小仲馬 (1824~1895),法國小說傢、戲劇傢。著名作傢大仲馬的私生子。7歲時大仲馬纔認其為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世人的譏誚。成年後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象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産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1848年小說《茶花女》的問世,使小仲馬一舉成名。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話劇於1852年首次演齣,獲得更大的成功。《茶花女》通過一個齣身貧苦、墮入娼門、苦於不能自拔的妓女的戀愛悲劇,揭露資産階級道德的虛僞和罪惡。這部作品兼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特色,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嚮現實主義演變時期的優秀作品。
小仲馬後來寫瞭20餘部劇作,現實主義傾嚮更為鮮明。其中比較成功的有《半上流社會》(1855)、《金錢問題》(1857)、《私生子》(1858)、《放蕩的父親》(1859)、《歐勃雷夫人的見解》(1867)、《阿爾豐斯先生》(1873)、《福朗西雍》(1887)等。小仲馬的劇作大多以婦女、婚姻、傢庭問題為題材,或描寫在資産階級淫靡風尚毒害下淪落的女性,或錶現金錢勢力對愛情婚姻的破壞,或譴責夫妻之間的不忠,比較真實地反映瞭資産階級道德的腐朽性質。作為法國現實主義戲劇的先驅者之一,其劇作富有現實的生活氣息,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結構比較嚴謹,語言通俗流暢。
《茶花女(雙色印刷)》是小仲馬的成名作、代錶作,小說以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生活經曆為主綫,真實生動的描寫瞭一位外錶與內心都像茶花一樣聖潔美麗的妓女的悲慘故事。
“原来爱情这么伤” 看完《茶花女》,回过头听GIGI的这首歌,却变得十分应景。玛格丽特死了。阿尔芒的爱死了。那场思念的仗却永远都打不完。 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爱情悲剧是如此轰轰烈烈,百转千回。我不愿去相信这样的邂逅,更不愿接受这样的结局。有人说,真正的爱情就像鬼...
評分 評分清晨,我漫步在路上,初阳羞涩地露出笑靥,向万物温柔地撒下橘红色的光,路旁常青树的叶子像梵高的油画,鲜亮欲滴,满赋生机与活力,空气中夹杂着青草味,乘着那绵润的春风向我袭来。我环顾四周,嫩绿、深绿、浅绿、黄绿……各种绿映入眼帘,构成了这个早春时节的主色调。...
評分“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么在她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通向善良,一是痛苦,一是爱情。” 但爱情和痛苦从来不是可以被拆分的词组。 她说她是一个神经质的,病魔缠身的,易感伤的女人,一个快乐的时候比悲哀更忧伤的女人。而偏偏这个卖笑为生的、爱奢华...
評分读过《茶花女》的人,大都同情马格丽特,而对那个男主角即使算不上讨厌也绝不喜欢。法国人有浪漫的传统,他们的小说,特别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在描写爱情时是那么的天真、纯朴,甚至有些单调了,很少关注到爱情受到的别的方面的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很受遗传的影响的,他...
茶花女好好看啊!因為真實,所以感人。讀過的所謂法國名著裏,最喜歡這一部。
评分APP裏自帶60本號稱人生必讀之作,其實都是高中就該讀完的東西。可惜我中學幾年都用來看漫畫,所以養成瞭三觀淡薄的習性。現在想如果那時讀太多愛憎分明階級分明的東西我現在肯定會更加仇富一些對金錢愛情也更加渴望一些。所以真是可惜,彆人看到不爭反倒揣測動機。其實哪有什麼動機。
评分第四次讀《茶花女》,並非因為多愛這本書,而是前三次總是不約而同的囫圇吞棗,迴想隻隱隱記得開頭的拍賣會。此書的“女主為瞭男主的前途而拋棄男主”的梗都用爛瞭,若就這部代錶小仲馬最高水平的《茶花女》來看,真不及他爸的一半,當然兩人風格沒得比。
评分你仔細看看這封麵
评分不知道是誰放在我這的一本書,其實我不大愛看名著,小說也讀的少。純粹是因為當時心情壓抑,沒書可看,這本又最薄。不得不說,小說是感人的,而這感人很大程度上來自女主角本身,來自用迴憶懺悔的口吻寫齣,來自小說聰明的布局。至於小仲馬,老實說,文筆不算差,但絕算不上真正一流的水平。好些敘述甚為囉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