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彼得·德鲁克其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圪人、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对世人贡献卓越,影响深远。
他著述颇丰,平生涉略广泛,在许多领域的建树都令人叹服。到目前为止,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著作多达50余本,涵盖社会分析、政治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还有小说和自传。
1954年 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1966年 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1973年 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系统化的管理手册"。
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忧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 他的书传播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共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彼得·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005年11月11日,彼得·德鲁克以95岁高龄辞世。
《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这本书问市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日本人认为这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与工业发展的基石。
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因此,惟有找对人,摆对位置,从旁协助,才可能有“对”的成果。德鲁克对人总是以正面(用人之长)评价,对事则是以负面(高标要标)评估,是各类组织惟一最高的指导原则。
《管理的实践》一书即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
全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第一部分德鲁克先以一个企业的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德鲁克以福特汽车的故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则透过活动、决策与关系等三项分析,深入管理的结构、最终的检验标准及绩效,同时也说明了五种组织结构之优缺点,与适用的大、中、小型企业及其限制条件。
第四部分德鲁克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德鲁克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92.html 最近关于惠普报道很多,营收领先于IT业,中国区换帅,相应的战略调整、卡莉·菲奥里娜再评价等等。个人感兴趣地是,“左派”、“右派”的说法。左派指消费电子,右派指企业计算市场。在这个岔路口何去何从,IBM向右,惠普则...
评分为了寻找管理和投资中所必需的原则、方法、工具与启示性的帮助,依照德鲁克的思想进程,在《工业人的未来》、《公司的概念》(但暂时跳过了《新社会》,因为这本书主要是对以上两本的总结)之后,我用六天的时间仔细读了这本《管理的实践》。在这里,我对本书的内容,从逻辑主...
评分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本半个世纪前写的一本管理书。如今看此书,依然让人获益良多,书中思想依然值得学习。 这不是一本详细介绍财务、行政、市场、生产等方面的管理的书,而是一本纵览全局、系统讲述管理的书。 “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浓缩了《管...
评分如果实践出了问题,根源一定在于思想。 ——题记 在时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依靠每日的床头阅读,终于读完了彼得.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管理的实践》。确实堪称巨著,考虑到这本书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事实,就更可以令人赞不绝口。 ...
评分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77.html 一位德国陆军上尉尤里奇·哈伯特(Juric Hobart)从美国陆军装甲兵学校受训归来,为德国<军事技术>杂志撰文,分析两军决策体系的差异。<世界军事>杂志加以编译,并附中国军官的再评价。这个论题也能给企业以启示。 1897年,少...
经典确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很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在研究生时读过一遍老版本
评分P299 “大多数决策的基础都是不完整的知识——原因可能是无法获得所需信息,或要掌握完整信息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太高的成本。我们不需要掌握所有事实之后,才能有好的决策;但是我们必须了解还欠缺哪些信息,由此判断决策的风险有多大,以及采取某个行动方案时,其严谨度和准确度有多高。...最会诊断病情的医生不是正确诊断次数最多的医生,而是能及早发现自己误诊,并能立即修正错误的医生。...然而要修正错误的判断,管理者必须知道哪部分是迫于信息不足而做的推测,他必须先界定哪些是已知,哪些是未知,制定出各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评分把任何书都当作小说来读
评分二314页 1任何人,只满足于随波而升也将随波而降 2什么人不应担任管理:缺乏正直的品质;注意力只集中在人们的弱点上,而非长处;将才智看得比品德更重要,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害怕手下强过自己,这是软弱的表现;对自己的工作没有高标准,这样做会造成人们轻视工作,轻视管理者的能力 3强调绩效,而不是承诺;强调明天的要求,而不是今天的需要;必须是动态而重质的,而非根据机械化的轮调制度而进行的静态人事更迭 4教学相长,一个人在教导别人时,往往自己学到的也最多;一个人在试图协助别人开发自我潜能时,也能充分发展自我 5必须通过知识的获得来学习,而不是只靠经验来学习 6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而非满意度 员工想不想承担责任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必须负起责任 7实际执行前,规划越周详工作越容易有效生产力越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