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布利希教授(E.H. GOMBRICH)
1909年出生於維也納,1936年至英國,任職於倫敦的沃柏格中心(Warburg Institute)。從1959年開始,擔任倫敦大學古典傳統史的教授,直到1976年退休為止。他榮獲許多獎章與榮譽,著有《藝術與幻覺》(Art and Illusion: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1960),《秩序感》(The Sense of Order: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Decorative Art, 1979), 以及十冊的論文集。
《藝術的故事》是討論藝術的著作中最知名也最暢銷的一本。四十五年來,其地位依舊無可取代,成為世界藝術史的最佳入門書,涵蓋的範圍,始自史前的洞內繪畫以至當代的實驗藝術。全世界的讀者,不論年齡與背景都會發現宮布利希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大師,他結合了知識、智慧與特殊的天份,將讀者直接帶入他所描繪的藝術世界之中。
《藝術的故事》之備受推崇,在於其直接、簡潔的語言與明確的敘述。宮布利希教授清晰地闡釋了藝術潮流與藝術概念,他讓我們看到藝術史是在傳統中不斷重組與變化的過程,每一件作品與過去相關,又涉及未來,這一個生生不息的傳承仍然連結著當代世界與金字塔。第16版以全新的設計與版式,將這本經典作品帶入新的世代,並且仍是進入藝術世界的最佳入門書。
爱好美丽的题材也爱好平淡的。 首先理解手法,然后才是感情。 逼真可美,粗略也可美。 不要随意指责画家画得不正确。 摒弃陋习和偏见,接受新画法。 艺术创作都有特定场合和目的。 美和观念曾经不是艺术家的考虑。 而是努力地追求合适的平衡。 有一颗赤子之心,捕捉每个暗示,...
评分比较了李春的《西方美术史》教程和德比奇等人著的《西方艺术史》,就是贡布里希给我的收获最大。也难怪会有出到十六版,要不是他在1995年过世,我们还会看到他最新的补记呢。 李春的是典型美院式的教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一分析了艺术流派和艺术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评分读艺术史如走马灯,如若只是一幅幅经典、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奇闻异事,则读后心头只如流水拂过,了无痕迹,基本上没什么印象了。但是这本《艺术的故事》则不是如此,当我合上书页,细细回想,一条模模糊糊的艺术发展主线隐隐在脑中蜿蜒起伏,艺术家的故事反倒没有记住几个——本...
评分艺术关乎于美学,而美学又属于哲学范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经。艺术不是狭义的美,更不是肤浅的真实。 只有美的艺术是空洞的,为追求美而失去内容的艺术,或是“只剩下美”的美,还美吗?如果每日从早到晚艳阳高照,人们便不会阳光有多美好,更不会为日出而欣喜,...
评分0.“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导论::论艺术和艺术家 正如很多人所认为的,艺术应该是美的创造活动,因此,有了“纯艺术”的说法。但实际上,艺术无论从其起源还是从其内容来讲,都不应该仅仅看重如今叱诧着风云的所谓“艺术家”们。 诚然,那些独具创...
讲太多雕塑的了,我不太喜欢这方面,所以没看完。
评分Now I can seee
评分Now I can seee
评分这个春节就是一个艺术史的春节,因为深觉去年读书真的太少,人没有文化而且空虚,整个没有根基。我没有读过很多艺术史的书,但如果中文来说,简易明了,字句准确文笔优美的,应该是台湾的蒋勋为优选,他的修学背景很好,文笔真的很易让中文读者入脑,而且没有大陆作者通常可见的形容词浮夸不实的通病。虽然这本艺术的故事是中译本,有中译本比没有要好,但我觉得还是支持原作者的观点就是,有第一语言的要读第一语言,翻译真的很难将原文传达,但我觉得在我读了这本艺术的故事第一次之后,真的整个人就觉得内在RICH了。有些东西知道和有内修过的书本在底,就是会影响你治学的态度和质量。我推荐大家都阅读艺术史,而且不只阅读一家的艺术史,中英读本的最好都尝试着读,那样知道的会更多!也许根本就没有艺术而只有天赋和真诚,倒数第二章结尾是亮点
评分必讀的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