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竹内好 鲁迅 日本 文化研究 思想史 现代性 比较文学 文学
发表于2025-05-26
近代的超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遴选了作者写于上个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的数篇代表作品(包括名文《鲁迅》、《近代的超克》等),昭示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竹内好的思想方式与知识立场形成与发展,及其一贯的、与众不同的思想物质。
竹内好:现代日本杰出的思想家。他在1943年与武田泰淳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文学研究会,并出版《中国文学月报》直至1943年研究会解散为止。在六十年代安保运动前后成为知识界的精神领袖。对于竹内好而言,中国不是外在的“他者”,而是自我否定的内在契机,在这一悖论的层面上,竹内好把中国、把鲁迅变成了自己一生奋斗的精神原点。
读这本书有利于更清楚的看钓鱼岛问题。
评分关于“文学和政治”和“无用之用”,解得好。至于竹内对鲁迅的解读是否因自身志趣关怀而需要审慎对待,我觉得这问题既重要也不重要
评分可与《竹内好何以成为问题》对读。作为方法的中国,“超克论”是对日本近代起源的追问,与“脱亚论”相反,它通过与西洋的分裂对立及作为亚洲价值代表的方式回答问题。超克论表面包涵以亚洲价值批判欧美现代性的反省,背后则是以亚洲结盟对抗西方霸权的假定,其历史背景正是“大东亚共荣圈”,此意义上竹内超克论与宫崎朴素说类似。正因为此,竹内说“大东亚战争成功地完成了支那事变,使它在世界史中获得了生命”(《大东亚战争与吾等的决意》)才不会让我们意外。但实际上,甲午或日俄战争都带有典型“代理人战争”性质,只在一战后西方不允许其独占亚洲利益后,日本对西方不满甚嚣尘上,思想界才兴起“超克”分裂说。竹内强调日本思想的民族化、独立化和主体性,此与尼采《道德谱系》类似。日本学者论著多有生命感及现实性,这是中国学者应该学习的。
评分竹内好倒像个萨义德式知识分子,在西洋—东洋的结构里结构自己的“精神”。在近代的超克——即拆解近(现)代化过程中二元结构的禁锢——中,他多次与鲁迅相遇(谈文学就是谈政治),找到的方法是“回心”——向内否定,而非向外(西方)否定。试图在固化的西方现代化话语中找寻东方的逻辑。而他自己则是同鲁迅一般,针对主体内部的缺陷解决“主体性”问题,身处历史之中,不去做历史的先觉者。论述复杂,结构时而明显时而混乱,但还是盖不住文字里的独立以及绝望,力透纸背啊。
评分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语言本来就有点绕……
激情的“流行”,往往容易被认为背后没有理性的参与,但是这可能是错的,揭示“激情”背后的理性,并用一种客观分析的方法去反抗它,需要更加敏锐的感觉和更大的勇气。 比如说,成功会引发一种自豪的激情,但是无论从小的方面还是大的方面急于需要自己被定义为“成功者”,成就...
评分站在巨人孙歌的肩头我够到了竹内好,而他的太阳是鲁迅。从各种小路走,最后都能看到这个太阳。竹内好的思考叙述驳杂而缠绕,但是出乎意料,只要集中精力读进去都可以顺利地跟着走过许多起伏拐弯,在惊觉结论之创造性与深刻同时,我竟然也可以体会思考书写的速度感和披荆斩棘的...
评分看这本书之前,对竹内好的了解不多,唯一一次就是读过他的《新颖的赵树理文学》。 对于文学研究,我仍然抱持着这样的观点,文学研究是面向未来的。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理论必须用于实践。至于其方法、形式,我并不认为是固定僵化的。然而,随着文学研究的学术化和体制化,这...
评分虽然只是一篇公选的课程结课作业 一、 历史深处的忧虑 人们总是把鲁迅先生看做那个时代一个标杆式的人物,是直观意义上的“战士”,却很少有人愿意从那张时代的大网中跳脱出来,顺着鲁迅先生深邃的目光,去看穿他骨子里的埋在历史深处的忧虑。 自鲁迅的作品被大量编入中小学...
评分第一,我同意竹内好对欧洲、日本和中国的观察。 欧洲文化是扩张性的,因为理性本质上是扩张性的。日本会迅速有样学样,而中国比较固执。 第二,我不同意他对鲁迅的判断。 竹内好说鲁迅绝望,其实鲁迅说的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日本人自己喜欢绝望就行了,不要...
近代的超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