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日本小说家。太宰治从学生时代起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列为第一届芥川赏的候选作品。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留下了《人间失格》等作品。
《惜别》取材于鲁迅的仙台留学生活,是极为难得的大作家描写大作家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中唯一以鲁迅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太宰治笔下的那个少年,那个于无人处唱歌的少年,那个羞涩于外乡人口音的少年,那个身着和服、君子般温润的少年,唯独不是大众心目中脸谱化的鲁迅。 书中的前言后序以及正文的开头都已经表明了,《惜别》,与其说是一部回忆型传记,不如更贴切的说是一部有应景性的...
评分 评分想了想不知道这该算是什么题材,传记显然够不上,其中臆造的部分太多,连陈述者都是虚拟的。如果算小说呢,那真是一部结构大失败的小说。 引子+一小段描述+一大大大大大大段表白+一小段描述+一大大大大大大段表白+一小段描述+一大大大大大大段表白+结尾。 没错,这部“小说”...
评分小说其实很短,我不消几个钟头便把其读完了。故事主线也是非常熟悉的部分,不到200页的书,一个想要改变羸弱民族命运、痛苦又执着的青年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实际上,读鲁迅自己的作品,也可以非常明确地了解这一点。不用说我之后还看了一大堆的研究鲁迅本人的专著,包括日本研...
评分感觉太宰治和鲁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 虽都不是出身于平民阶层,太宰治一直是家里的叛逆子,而鲁迅却很顾家。 至于文风,鲁迅是评判社会的犀利,而太宰多是对自我的嘲讽。 太宰一直想自杀,鲁迅一直想的是救人。 太宰的风格到底是清丽的,而鲁迅却是一针见血的清醒和深刻。 但...
太宰擅自给鲁迅添加了音痴和口音萌属性,总之和鲁迅关系不大,变成一个奇怪的帕特露西亚·马丁似的留学生角色了……总体是出于一种二逼兮兮的民族自豪感,试图以他者的身份来讲自家的文化,同时又加入一些政治向的大东亚共荣圈私货(这部分写得很蠢)。这书前后的讲解研究加起来和正文差不多长,正文又有很长很长的部分是抄鲁迅的原文,读起来也很不顺。
评分还是因为喜欢鲁迅啊
评分太宰治的鲁迅同人文,温情脉脉,情意绵绵……泥轰为这本书批了经费吗?有国家支持啊!难怪泥轰现在的同人文事业如此繁盛……
评分我知道太宰治这部作品并不被看好,但是我仍然大受感动。作为一个热爱鲁迅,也了解、爱慕日本社会文化的中国人,又或许我本身很能理解太宰治的性格和世界观,对于他在书中说出的观点我几乎是全部认同的。鲁迅先生一直是那样痛苦的一个人,也很完整地有所描写。有许多地方莫名其妙的热泪盈眶,或许是我感知到了先生当年那种苦痛的缘故吧。今天仍然在继续的一种苦痛。
评分确实不怎么高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