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曾被中国法学会评选为“第四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被教育部遴选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在正式的学术研究之余,致力于法律理念的普及和启蒙工作。在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前提下,更追求“做万场讲座”,努力向法科学生、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普通公众传播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陈瑞华,1967年生于山东聊城。1985年9月,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先后于1989年7月、1992年7月和1995年9月,在该校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7月,进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7后7月工作期满出站,并留校任教。从1997年8月起至今,任北京大学 法学院副教授。主要学术领域:刑事诉讼法学、程序理论、证据法学、司法制度。主要学术著作:《刑事审判原理
法律制度的发展经常让人感慨万端。法国比较法学家勒内·达维说过:“法律教育之所以成为可能,只是因为法是由变动不居的条文以外的其他东西所构成……立法者大笔一挥,法律条文就可变更。但此外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能随意变更的其他要素,因为它们是同我们的文明和思想方式密切联...
评分作者从刑事诉讼法与当前现实的法制情况,剖析了我国现在存在的的一些问题。 我们的法律体系缺少的理性,把法律作为治民的伪法治而非法律统治的真法治。 作者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确实我国当前法治状况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如果仅仅从修订法律角度出发,而不转变法律职业者的思路...
评分陈瑞华《看不见的正义》与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都是北大社出版的围绕法律格言展开的文集,属于同一系列,但给我的阅读体验却很是不同 首先就直观的篇幅而言,前者基本上10页/篇,而后者每篇平均的篇幅则超过20页;伴随篇幅而来的是内容的分别,后者给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刑...
评分就如同书名一样,整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看得见的正义,法律的体系不是依靠人与人内心的道德,心里的坚持支撑着的,而是真正的依靠一个科学民主公开透明的体制实现看得见的正义。 文章从几个方面叙述作者眼中的正义,从中我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了法律的原则。 从被告的角度看,...
评分北大出过增订本
评分补充阅读
评分法学前期启蒙教育的书
评分3.5星。PDF
评分法谚串起的一本法学入门书。核心内容是程序正义,“重实体,轻程序”问题的长期存在;但是根本上来说还是权力和权利的严重不对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