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革命已到来,一些人说它已经过去,革命缘何而来?又缘何而去呢?
劳伦斯·莱斯格对因特网革命中为何会出现一种反革命的破坏性力量及后果做出了解释。创作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因特网保护了创新的公共资源。是因为因特网保护了创新的公共资源。因特网的独特设计营造出一个中立的平台。最广大范围的作者们可在此平台上进行试验。围绕此平台的法律架构对这一自由空间给予了保护,以使文化和信息——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能够自由流动,从而激发出了空前广泛的思想成果。但是,这种架构设计正在改变——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
这种改变将导致早期困持网所提供的创作及创新机遇的丧失。诸多强权力量正迅捷地以法律和技术来“驯服”因特网,使之从一个思想的开放园地沦落为一个无异于高速有线电视的东西。创新将再次受到由上而下的束缚,逐渐为网络所有者、专利大户以及版权囤积才所控制。
技术使非凡的未来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思想的未来这门却在关闭。我们需要在进步与新黑暗时代之间做出选择。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互联网既是一片没有拘束的跑马场,但同时又矗立着森然壁立的防火墙。 胡戈可以用几块钱的成本刺破陈凯歌几亿元精心打造的《无极》神话;网民可以毫无顾忌地在网络上下载盗版音乐,免费电影;极客们可以创新出种种互联网共享服务(VeryCD、字幕组),而不用...
评分1. 本书开始提出一个观点:资源是否受到控制直接影响到创新。互联网的显著特点即是保持资源自由,但它正朝着控制改变。 2. 自由资源的定义:一个人使用它不需任何人的许可,或者所需许可的授予是中立的。这里要注意到自由并不等于免费(两者的英文单词皆为free,关于这一点GUN...
评分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正在从开放走向控制,而过渡的控制正是扼杀创新的罪魁祸首。作者则认为应该在开放和控制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本书的观点基本上可以代表作者发起CC协议的原因和动机。“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一种控制适当的体系。能够给与艺术家足够的创作力,并尽可能让他人自由使用...
评分读了这本书的朋友应该读下Lessig的另外一本书 Free Culture《自由文化》 目前好像还没有中文版 在知识产权领域,Lessig无疑是走在前沿的,所谓知识产权不应该成为阻碍技术进步的障碍,对于产权的保护不应该太过分。 if value,then rights是不应该的
评分1. 本书开始提出一个观点:资源是否受到控制直接影响到创新。互联网的显著特点即是保持资源自由,但它正朝着控制改变。 2. 自由资源的定义:一个人使用它不需任何人的许可,或者所需许可的授予是中立的。这里要注意到自由并不等于免费(两者的英文单词皆为free,关于这一点GUN...
看封面,印象中读过。
评分: D58/4944-1
评分1
评分“端对端”是传播的基础节点,与建制化的资本运营,其实并不相矛盾,反而能纳入体系,由免费服务逆转为免费劳力;这其实是一次公司汲取资源的转型,似乎莱斯格未曾预见这一趋势。
评分自由与控制。物理层,代码层,内容层。市场与创新。不由想起。政府的控制,对行业的垄断。这背后的价值与意义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