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思想史 葛兆光 历史 思想 哲学 史学理论 中国哲学 方法论
发表于2024-11-21
思想史的写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原系《中国思想史》“导论”,内容为交代和说明研究角度、资料取舍、写作思路。现经作者补充、修改,增加了《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三节,以单行本问世,题为《思想史的写法》。
用“写法”为题,并不是说这里讨论的只是一种写作策略,因为思想史的不同写法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观念、思路和方法,写法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思想史研究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的改变。这里讨论的就是一些关于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比如思想史应当如何思考精英与经典的思想世界和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知识史与思想史之间应当如何互相说明,古代中国思想的终极依据或者说基本预设是什么;思想史应当如何改变过去的传统写法和充满训导性的教科书式的章节结构,以追寻思想史的真正脉络和精神;思想史是否应当描述所谓“无思想”的时代,在无画处看出画来;作为历史记忆的传统知识和思想如何在重新诠释中成为新的思想资源,又因此而产生了思想史的连续性;思想史研究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考古发现与文物资料等等,最后,《导论》也讨论了在后现代历史学理论渐渐进入中国的背景下,应当怎样理解和限制这种理论资源的意义和边界。
葛兆光:
清华大学教授。1950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
已出版的主要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等。
这书其实挺神奇的,放到西方,里面的思想类似于“时间”基础上的“新实证”
评分葛先生这本《思想史》的导论如他所言,确实是一个“悬的过高的理想设计”,而且这个设计里面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思想史的边界问题,思想史和知识史无法区分,几乎无所不包,这当然是不妥的。但是这本书还是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开始反思以往我们所习用的哲学的概念、哲学史的写法、写作使用的材料乃至于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都是振聋发聩的。而且我很喜欢他这种从个人讲到民族讲到国家的思路,因为每个人追根溯源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那么当我们追寻古代中国思想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追寻自己的心理历程,两者就这样融为一体。
评分才意识到这部导论也是有单行本的,那我真算是看过了。如果借用最流行的“范式转换”的说法,那么毫无疑问,葛兆光这部书就是一部开启范式转换的作品。当然,所谓转换,肯定不是一蹴而就,但在这颗种子里已经埋藏了一颗参天大树的胚芽。我不清楚30年代民俗学的浪潮,算不算是葛兆光这一思路的先声?
评分当时很受启发,但是还是觉得思想史讲堂录最好~
评分此书深入浅出,很有启发性,这么好读的书为什么就那么少呢?
我们是读者,看着那些作者的书。作为读者,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这样写。其实作为作者来说,也会经常冒出这样的疑问:应该怎样写。如果有一种沟通,让作者和读者交流该如何写和如何读的时候,也许对于表达和理解会有一些帮助。 可能书的标题和封面还让人有些矜...
评分前半本的读书笔记直接手写在笔记本上,有点混乱,索性不打上来了。 后半部分的,其实也是看到哪儿觉得有必要按自己的方式retell一下来帮助理解,乱乱的写了一堆。 但是以为枯燥的“思想史”,在葛兆光先生笔下让人读来饶有趣味,虽然只是方法论,但是真的挺有味道的。 正文: ...
评分前半本的读书笔记直接手写在笔记本上,有点混乱,索性不打上来了。 后半部分的,其实也是看到哪儿觉得有必要按自己的方式retell一下来帮助理解,乱乱的写了一堆。 但是以为枯燥的“思想史”,在葛兆光先生笔下让人读来饶有趣味,虽然只是方法论,但是真的挺有味道的。 正文: ...
评分 评分思想史的写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