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思想史 葛兆光 曆史 思想 哲學 史學理論 中國哲學 方法論
发表于2025-05-28
思想史的寫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原係《中國思想史》“導論”,內容為交代和說明研究角度、資料取捨、寫作思路。現經作者補充、修改,增加瞭《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思想史研究視野中的圖像》三節,以單行本問世,題為《思想史的寫法》。
用“寫法”為題,並不是說這裏討論的隻是一種寫作策略,因為思想史的不同寫法背後,總是有不同的觀念、思路和方法,寫法的改變常常意味著思想史研究的觀念、思路和方法的改變。這裏討論的就是一些關於中國思想史或哲學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方法問題,比如思想史應當如何思考精英與經典的思想世界和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知識史與思想史之間應當如何互相說明,古代中國思想的終極依據或者說基本預設是什麼;思想史應當如何改變過去的傳統寫法和充滿訓導性的教科書式的章節結構,以追尋思想史的真正脈絡和精神;思想史是否應當描述所謂“無思想”的時代,在無畫處看齣畫來;作為曆史記憶的傳統知識和思想如何在重新詮釋中成為新的思想資源,又因此而産生瞭思想史的連續性;思想史研究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考古發現與文物資料等等,最後,《導論》也討論瞭在後現代曆史學理論漸漸進入中國的背景下,應當怎樣理解和限製這種理論資源的意義和邊界。
葛兆光:
清華大學教授。1950年生於上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研究生班。
已齣版的主要主要著作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漢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國經典十種》、《中國禪思想史》等。
時隔兩年,重新讀來,頓覺滄桑。許多當日以為震驚之發見,現在以為稀鬆平常。真正的學術所能期許的作用,不正是在天纔般閃光後,成為市井民俗間的日常邏輯。人文社科,沒法造就機器,但能造就思想,正是那一縷縷絢爛的星光,讓人能在機器鐵蹄之下,親近韆百年來不曾消逝的文明。
評分葛先生這本《思想史》的導論如他所言,確實是一個“懸的過高的理想設計”,而且這個設計裏麵還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就是思想史的邊界問題,思想史和知識史無法區分,幾乎無所不包,這當然是不妥的。但是這本書還是有極大的啓發意義,他開始反思以往我們所習用的哲學的概念、哲學史的寫法、寫作使用的材料乃至於我們對於曆史的認識,都是振聾發聵的。而且我很喜歡他這種從個人講到民族講到國傢的思路,因為每個人追根溯源都是這棵大樹上的一片葉子,那麼當我們追尋古代中國思想的時候,其實也是在追尋自己的心理曆程,兩者就這樣融為一體。
評分嗷,竟然還單獨齣瞭一冊
評分: B2/4739-4
評分另闢蹊徑,柳暗花明..........
1、真正绵延至今而且影响今天生活的是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反复思索的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的观念。知识(技术)的累积和对人类反复思索的问题的解答是人类社会的两只脚。前一只演变缓慢有序,后一只演变快而且突变。后一只经常要建立在前一只的基础上。 2、中国哲学史的几本...
評分还记得暑假小表弟问我,既然那段历史如此屈辱(中国被列强欺辱),为何还要去记忆?一时我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我不能告诉他,这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它警醒我们勿忘国耻,如何奋发图强这样主旋律的话。也不能告诉他无论我们愿不愿意相信,历史作为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是不已我...
評分今天看葛兆光先生的中国思想史中的那本《思想史的写法》,我觉得葛先生之论思长于掘思想之细节,彰古今中西之辩。我觉得对于思想史的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在人文社科领域学术水平的,倒不是因为Collingwood所认为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而是在思想史的研究与写作中,要对向多向...
評分我们是读者,看着那些作者的书。作为读者,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这样写。其实作为作者来说,也会经常冒出这样的疑问:应该怎样写。如果有一种沟通,让作者和读者交流该如何写和如何读的时候,也许对于表达和理解会有一些帮助。 可能书的标题和封面还让人有些矜...
評分前半本的读书笔记直接手写在笔记本上,有点混乱,索性不打上来了。 后半部分的,其实也是看到哪儿觉得有必要按自己的方式retell一下来帮助理解,乱乱的写了一堆。 但是以为枯燥的“思想史”,在葛兆光先生笔下让人读来饶有趣味,虽然只是方法论,但是真的挺有味道的。 正文: ...
思想史的寫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