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以中国文学传统和晚清、五四的小说状况为根基,借鉴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三个方面“把纯形式的叙事学研究与注意文化背景的小说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开大陆学者应用叙事理论以成专著之先河。
本书的论述中心是小说的叙事模式,运用了叙事学的理论,但为了研究的方便,并未对这些理论作出严谨的肃清,而只是将其大致分成了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三种叙事模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
评分一篇读书笔记。由于书是图书馆的,不可勾圈,故开一篇笔记,把陈平原老师的精彩论述/亮点记录于下,日后方便温习。记录的文字有原文摘录,也有我自己总结、提炼过的观点,如需转引,需多加注意,查对原文。 第一章 导言 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侧面——叙事学研究的理论模式...
评分脉络非常清楚,陈老师对概念、方法的界定很明了;强调“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共同完成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共同指向转变(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小说形式感的加强和小说人物的心理化),泾渭分明又齐头并进的“史传”和“诗骚”两大传统,在西洋...
评分 评分脉络非常清楚,陈老师对概念、方法的界定很明了;强调“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共同完成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共同指向转变(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小说形式感的加强和小说人物的心理化),泾渭分明又齐头并进的“史传”和“诗骚”两大传统,在西洋...
1987年,陈平原在北大的博士论文。
评分全书结构很简单,理论架构也很清晰,讲述得非常清楚。只是如附录所言,诸如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读者反映等没有涉及却又非常重要的点。
评分这篇博士论文写的很见功底。相对于“碰撞”,文风一改,气象渐大。
评分我爱叙事~
评分扎实的研究是建立在认真的基础上的。实际上这本书我还没读完,不过近期是不会再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