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 1926- )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家与哲学家之一,是“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主要创造者。他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1968年离开波兰,1969-1971年在特拉维夫和海法大学任教,后前往英国,任利兹大学终身教授,同时也在柏克利、耶鲁、堪培拉等大学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阐释学与社会科学》(1987)、《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现代性与矛盾》(1991)、《后现代性其不满》(1997)、《全球化:人类后果》(1998)。
这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齐格蒙·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正是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不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近现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数次大规模的屠杀事件:1915前后发生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受害者达到一百五十万之众;1936-1938年的苏联大清洗屠杀了六十八万至一百三十万左右的苏联人民;1937年12月-1938年1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军民惨遭屠戮;二战期间纳粹大屠杀,屠杀了...
评分 评分 评分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开篇就提到,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不能单单只被看做是犹太民族事件,或是“欧洲基督教徒反犹顶点”这类单元素的集合,因为这样它便不具备社会学意义。同时,大屠杀也并非人们优化的期望是一种广泛而常见的社会现象中的一个极端,一个具有“回复性”...
现代性就像安全带,保护着你也让你逃不开~
评分做好大国体制的螺丝钉,打砸抢烧不犯法。
评分太棒了,深受启发!
评分大屠杀并非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例外,而是由现代性内在的理性、科层制、科技、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等要素所构造,没有现代性很难想像会有大屠杀这样的事情发生。和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一样,是反思社会学的经典著作。在社会学研究过于注重“量化‘和”科学化“的当代,这种带有哲学反思精神的社会学书籍的价值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评分沉默是最大的悲哀。 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科学研究的价值无涉,道德冷漠的社会生产,使得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对于他人受害的沉默也就是必然的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