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3年1月生
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
学党史系,曾任《党史研究杂志编
辑、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讲师。专著
有:《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合
著)、《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 近
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研究(合篇)、
中间地带的革命、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历史进程。
《失去的机会》为抗日战争史丛书之一。
所谓“抗战前后”,实际上包括了1936-1946年间的两党谈判,最后一章还涉及了国民党大势已去之后的北平和谈。对共产党一边来说,是从濒临毁灭、到起死回生、逐渐壮大、再到击败对手的过程;对国民党来说,是其合法性由于抗战而至顶点到被共产党彻底打垮的过程。这期间到...
评分昨天看完了《失去的机会》,总的感觉就是标题那句话,实力是硬道理。 十三年间十次谈判,就是这十三年间,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抗战前的谈判共产党希望南京政府能够承认自己的政治地位,保留自己仅数万人的部队,还要南京政府拨付军费,到了北平...
评分虽然没看书 但是 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疑问,国共两党到底能否共存。 历史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努力过,但是失败了。 于是我猜测,是否,国共的共存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一山不容二虎 两虎必相争
评分所谓“抗战前后”,实际上包括了1936-1946年间的两党谈判,最后一章还涉及了国民党大势已去之后的北平和谈。对共产党一边来说,是从濒临毁灭、到起死回生、逐渐壮大、再到击败对手的过程;对国民党来说,是其合法性由于抗战而至顶点到被共产党彻底打垮的过程。这期间到...
杨奎松的作品,大抵是史料为主的,客观而真实。当然关于国共的纷纷扰扰,各色时期均有各色的论调。当然,那些历史的谈判材料是不会改变的,变化的只是视角以及当期的政治正确性……
评分杨奎松的作品,大抵是史料为主的,客观而真实。当然关于国共的纷纷扰扰,各色时期均有各色的论调。当然,那些历史的谈判材料是不会改变的,变化的只是视角以及当期的政治正确性……
评分历史 看看国共两党谈判是如何影响历史的
评分读罢此书可以更明确的获悉国共两党及其党魁,其实都没有真正想如其所宣称的那样,试图让中国走上多党民主制度,都是准备维持一党制度!一个以国家统治党的法统来行事,一个则以国民渴望的民主诉求来行事,实际上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党国体制!
评分杨奎松的作品,大抵是史料为主的,客观而真实。当然关于国共的纷纷扰扰,各色时期均有各色的论调。当然,那些历史的谈判材料是不会改变的,变化的只是视角以及当期的政治正确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