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凡例
上編 內明
學而篇第一
孔門學問要津綜覽
設立仁為最高的精神目標,以學問的方式追求至道,創萬世師錶,開立學門,大批量地為社會培養人纔,敦化社會風氣,有誌的君子因之而獲得立身處世行道的理論依據和道義支持,這都是孔子的貢獻,也是《論語》以學而開篇的宗旨。孔門學問的終極關懷在於發掘人內心的精神境界,建設人類共同理想的道德世界……
為政篇第二
為政以成德的人世宗旨
為政是孔門正己而正人的必要學問路徑,為政的目的和結果,在於營造道德治化的環境,在成就個人道德的同時,使更多的人成就,而形成整體道德。為政講的是學問的內容,為政並不是從政。孔學中的為政是修身的延續,而不是功利地以教人謀求政治地位和實現統治為目的……
八佾篇第三
禮樂人文以化成天下
禮樂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高級錶現形式,禮是實現道義的方法和途徑,樂是調和人心與道義使之統一緻和、升華人生境界的方法和手段,禮樂文化使人類以文化的方式超越物質的束縛,展現齣人性之美,使人進入到仁的境界之中……
裏仁篇第四
人文境界的製高點
與天地並列三纔的這個人,並不是後天欲念支撐的動物性的人,而是人先天具有、具備後天返還功能的仁的境界上的人,經過後天的學習,人人都可以成為這樣的人,仁是仁者心靈的傢園,迴到傢園的人,會在欲界之外,發現彆有洞天……
公冶長篇第五
古今人物的學問短長
聖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作品,中國傳統文化最本質的功能之一,在於塑造人物。這種塑造以關注每一個普通人的心田為基礎,有成就的聖賢與帝王將相,往往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塑造齣來的人物,很多齣自於普通人,而且,他們比任何人更加關注普通人……
雍也篇第六
直通上乘的路徑和方法
筆者之所以把本章中諸如顔迴、冉求、子夏等孔門大弟子直悟上乘的心法撥冗齣來,透露“其心、其餘”的重要學問信息,不隻是為人們心目中“逃學小兒”形象的冉求和“小人儒”趨嚮的子夏正名,也是展示我孔門上乘學問的真實境界和實在穩妥的學問路徑……
述而篇第七
孔門學問的誌行標範
本篇繼之以孔子之聖跡,從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層麵,展現一個達道者沐浴在大道之中應時而化的灑脫與自在,聖賢並不是如常人想象的那樣超凡脫俗。
……
下篇 外應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