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紫書
本名林寶玲,1971年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1995年以短篇小說《把她寫進小說裏》獲馬來西亞“文學奧斯卡”——花蹤文學奬馬華小說首奬,此後連續多屆獲奬,是花蹤文學奬設立以來獲奬最多的作傢;在中國大陸、颱灣、香港亦屢獲大奬,如冰心世界文學奬,颱灣《聯閤報》文學奬、《中國時報》文學奬,香港《亞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說,等等。
著有短篇小說集《天國之門》《山瘟》《齣走的樂園》《野菩薩》,微型小說集《微型黎紫書》《無巧不成書》《簡寫》,散文集《因時光無序》,個人文集《獨角戲》,以及編著花蹤文學奬迴顧評論集《花海無涯》。《告彆的年代》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本書是黎紫書文學創作的轉摺點,也是她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本書以一部既無開端亦無終結的曆史大書為引子,分三層敘事,將同名同姓但不同時空不同角色的三個女人“杜麗安”串聯起來,前一層的人物故事被後一層的角色閱讀,也被讀者一一閱讀。在“小說中的小說”結構之下,一層一層開拓齣故事的縱深度,充滿尋覓、躲藏與發現,展現齣三代人的共同迴憶、一個傢族的曆史、一個種族的集體記憶。
2010年,本書入選《亞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說;2011年,本書獲第十一屆花蹤文學奬馬華文學大奬、《中國時報》開捲好書奬。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ishuli002
和訊博客 http://zishuli.blog.hexun.com
黎紫書獲奬檔案
1995年
第三屆花蹤文學奬馬華小說首奬
馬來西亞全國微型小說比賽首奬
1996年
馬來西亞楊忠禮文化月短篇小說首奬
第十八屆《聯閤報》文學奬短篇小說首奬
1997年
第四屆花蹤文學奬馬華小說首奬、散文首奬、小說推薦奬
馬來西亞雲裏風年度優秀作傢一等奬
1998年
冰心世界文學奬(短篇小說)佳作奬
1999年
第五屆花蹤文學奬馬華小說首奬、小說推薦奬
2000年
馬來西亞優秀青年作傢奬
第二十二屆《聯閤報》文學奬短篇小說首奬
2001年
第六屆花蹤文學奬世界華文小說首奬、小說推薦奬、散文佳作奬
2003年
第七屆花蹤文學奬小說推薦奬
2005年
第二十七屆《聯閤報》文學奬短篇小說評審奬
第二十八屆《中國時報》文學奬短篇小說評審奬
2010年
《告彆的年代》入選《亞洲周刊》年度中文十大小說
《簡寫》入圍2010颱北國際書展大奬
2011年
《告彆的年代》獲第十一屆花蹤文學奬馬華文學大奬、
《中國時報》開捲好書奬
你在讀這本書。
這是一部小說,長篇。
它看起來很古老,
但幾乎找不到被翻動過的痕跡。
它的頁碼居然從513開始,
似乎這書的第1頁
其實是小說的第513頁……
《告彆的年代》,串起三代人的共同迴憶,一個傢族的曆史,一個種族的集體記憶。
二〇一一年第十一屆花蹤文學奬
二〇一一年《中國時報》開捲好書奬
二〇一〇年《亞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說
王德威、止庵、蔣韻、楊照、鄭樹森、黃錦樹、董啓章、駱以軍……聯閤推薦
王德威:不論是書寫略帶史話意味的傢族故事,或是白描現世人生的浮光掠影,黎紫書都優以為之。而營造一種穠膩陰森的氣氛,用以投射生命無明的角落,尤其是她的拿手好戲。
鄭樹森:馬華女性書寫第一人。
黃錦樹:在文學條件異常貧瘠的馬華文壇,不管從什麼角度看,黎紫書都是個奇跡。
董啓章:《告彆的年代》是一部不摺不扣的對抗匱乏,拒絕遺忘的書。
駱以軍:我覺得這本小說,或可視做某種失傳小說技藝的活生生復現,華麗的戲颱從不可能的虛空被洶湧創造齣來。作為讀者,我覺得無比幸福;作為同代華文小說創作者,我覺得她是屈指可數、頂級的、恐怖的對手。
这是一本颇为别致的小说,如一颗雕花萝卜,镂空雕刻,很见功夫。作者黎紫书,马来西亚小说家,论地域算是华文地区的边缘地带。《告别的年代》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获得来自港台的不少赞誉。王德威、董启章、骆以军都曾热切推荐,董启章还为小说写了长篇评论。如果宽容些,此...
評分远离中心或是非母语的作家反而能将语言发展到极致,黎紫书、黄锦树之于汉语,康拉德、乔伊斯、库切之于英语,贝克特之于法语。局外人的疏离反而使他们在运用语言时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和自觉的意识,语言不再是无意识的载体,而被置于写作的中心。他们的文字有一种贪婪的紧张...
評分刊于《东方早报 | 上海书评》 (注:本文中页码均按台湾联经繁体字初版) “你在读这本书。这是一部小说,长篇。作者在后记中提到‘写这样一本大书’,‘大书’是值得斟酌的字眼,你极少看见任何小说作者如此形容自己的作品,那该是评论家的用词,它应该出现在‘前言’或‘...
評分第一次读马华文学作品,是这个叫黎紫书的女子,在所有背景完全是空白的状态下,这本书给了我小小的惊喜。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南洋”是个神秘又特别的地方,那里的中国人说着我们听不懂的中国话,那片远离大陆的土地上却保留着最传统的中国味。后来当我走过新加坡和吉隆坡的...
評分这个周末躲在家里,读完了告别的年代。读到最后,居然有恨的感觉。因为我正在修改的一个东西,跟这本书里很多结构莫名的一致。而且黎紫书,告别的年代的作者,不仅写到了,而且写到了我所写不到的高处去。 我很颓然,那我写的这个东西怎么办。半年了。 但我内心又在欣喜,似乎...
細筆寫盡喧嘩寥落。
评分沒有太細讀,就是感覺有點玩敘事技巧,玩技巧的多半沒有什麼故事纔能和創造力。。
评分作者、讀者、評論者三位一體,大有書中書的味道。據說這本小說是黎紫書的首部長篇小說,作者很注重於結構的鋪陳,三代人以平行的視角展開,並使當事人隱匿於後,所以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會稍有恍惚,不過漸入佳境後,一切自迎刃而解。也許是心思太過於對結構的講究瞭,馬來華人痕跡的重量還是少瞭一些。其實讀《告彆的年代》讓我想起瞭《聲音樂團》,當然,比起個人的小性小情,告彆的擴展性還是明顯的。
评分讀這本書我想到兩位女作傢。蔣韻,可能是因為小說的結構讓我有一陣想到《人間》;張悅然,因《誓鳥》裏的南洋風情。我喜歡作者舉重若輕的筆調,遣詞造句是大陸文壇裏已經絕跡的審慎。蠻好奇作者有多大年齡?三十?四十?相對來說,有些東西還是偏於通俗的,但是整體還是有很強的嚴肅文學的追求和感受。相對來說,我比較不喜歡後設的每章第三部分,把全書拖得過分淩亂瞭。另一處略顯單薄是杜麗安對鋼波的態度轉變略顯得突兀。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這整部小說流露齣來濃濃的南洋風情。也很喜歡作者。很喜歡這部小說。29.
评分不如她的短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