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羅蘭·巴特 中國研究 曆史 文化研究 中國 法國 文化 羅蘭-巴特
发表于2024-11-21
中國行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有溫度的曆史,有態度的觀察,紀錄片鏡頭一樣的素描,為我們展示瞭一個外國學者眼裏的七十年代中國。
1974年春天,正處“批林批孔”運動中的中國大地,迎來瞭一個包括學者羅蘭•巴爾特、剋裏斯蒂娃和作傢索萊爾斯在內的五人代錶團。他們在20多天中訪問瞭北京、上海、南京、洛陽和西安 等城市,參觀瞭各地的重點景物、曆史古跡以及學校、醫院、人民公社、工廠。
在這段充滿神秘色彩的旅程中,羅蘭•巴爾特寫瞭三本日記,詳細地記錄瞭他在中國所見到的人和事,並加入瞭較為個人化的評價。
羅蘭•巴爾特,法國著名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傢與文化評論傢。其一生經曆可大緻劃分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文學思想界前後輝映,並被公認為是濛田以來法國最傑齣的散文大傢之一。
羅蘭•巴爾特在法國開創瞭研究社會、曆史、文化、文學深層意義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方法,發錶瞭大量分析文章和專著,其豐富的符號學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性。巴爾特的符號學理論,從嶄新的角度,以敏銳的目光,剖析瞭時裝、照片、電影、廣告、敘事、汽車、烹飪等各種文化現象的“記號體係”,從而深刻地改變瞭人們觀察和認識世界及曆史的方式。晚期巴爾特對當代西方文化和文學的思考進一步深化,超越瞭前期結構主義立場,朝嚮有關意義基礎、下意識心理、文學本質等後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認識論問題的探討。
羅蘭•巴爾特對於西方未來學術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其學術遺産對於非西方文化思想傳統的現代化發展,也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他的思想和研究領域寬廣,其作品適閤於關心人文科學各領域、特彆是文學理論領域的廣大讀者研讀。
零碎不堪
評分我更願意視其為一本安東尼奧尼式的,充滿瞭“偏見”的“人類學”調查報告。1974年的中國在羅蘭·巴特眼裏恐怕更加類似於某個“原始社會”。這無關東方主義的探險,更與進化層麵的文化等級無關,而是徹底的奇觀性。雖然如同當年安東尼奧尼一樣,巴特的旅行是完全被安排好的,無意外,無褶皺,均質,乏味,更重要的是缺少情欲。但是,就如同他自己所說,這是一次“現象學”的描述。當屬於民俗的雜蕪被語言的,教理意義上的“磚塊”遮蔽掉之後,浮泛在錶麵的事物恰恰直擊曆史情境的本質。這是一個敏感的哲學傢與語言學傢的洞徹與明查。巴特遺憾沒能記錄下完整的磚塊語言,我也遺憾,遺憾我不能寄給他一套大學政治理論課教材,一套新聞聯播錄像帶,一套任汝芬或肖秀榮。言說的方式便是你生存的方式。風格與倫理棲身其間。
評分2012.029。他在中國尋找性欲,沒找到;他在中國尋找“俗套”,到處都是。
評分很碎的日記,或者說筆記。
評分羅蘭巴特來到中國,首先是從男色這個角度,抨擊規則。要知道,任何對現有的反動最初都是從欲望開始。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一生经历波澜不惊,比较安逸,基本以学校任教和著书立说为主,以巴黎为主要活动范围。除开早期为了寻觅教职而辗转罗马尼亚,埃及,摩洛哥等国,从巴特已经成为著名学者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以巴黎为活动中心的巴特只有过两次比较重要的出国...
評分“我的寫作在這個國家是失敗的,找不到任何東西可記、可列舉、可劃分。” 即使是現在的中國也讓人在心靈上感到(本質上的)沈悶,所以讀1974年的中國行讓人無聊得胳膊回不了彎,但還是平靜地記了十幾頁筆記(就像忍受本質沈悶的生活)。腔調跟Barthes差不多。 他好像經常頭痛...
評分触摸被严格规制的僵硬时代 ——读罗兰·巴尔特的《中国行日记》 ■禾刀 1974年4月12日,当受邀访问中国的罗兰·巴尔特抵达北京后,落入眼帘的第一幕是“年轻的军人:对一切都面无表情。微笑。” 历时23天,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洛阳、西安等地,参观了工厂...
評分触摸被严格规制的僵硬时代 ——读罗兰·巴尔特的《中国行日记》 ■禾刀 1974年4月12日,当受邀访问中国的罗兰·巴尔特抵达北京后,落入眼帘的第一幕是“年轻的军人:对一切都面无表情。微笑。” 历时23天,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洛阳、西安等地,参观了工厂...
評分触摸被严格规制的僵硬时代 ——读罗兰·巴尔特的《中国行日记》 ■禾刀 1974年4月12日,当受邀访问中国的罗兰·巴尔特抵达北京后,落入眼帘的第一幕是“年轻的军人:对一切都面无表情。微笑。” 历时23天,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洛阳、西安等地,参观了工厂...
中國行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