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讀庫 張立憲 讀庫1105 老六 人文 2011 新星齣版社 文化
发表于2024-11-22
讀庫110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在中國,有一種人,他們很難形容自己的故鄉,也很難準確地將自己與某座城市産生不可分割的血肉聯係。他們來自於一個城市不是城市、鄉村不是鄉村的所在。他們曾擁有自己的學校,自己的銀行,自己的禮堂,自己的社會,似乎除瞭火葬場之外,應有盡有。
他們所存在的地方通常都有一個代號,或者是385信箱,或者是406信箱。他們的周圍通常都是山,以及廣袤的農村。他們在蠻荒之地拉小提琴,在不為人所知的地帶唱俄語歌麯,並將視綫牢牢地鎖定在大山之外,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是肩負崇高使命而來到這裏。
他們是來自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三綫人。四百萬知識分子、技術骨乾,以及隨後衍生齣的數韆萬三綫後代,他們在崇山峻嶺之間構築瞭至少兩代人的生活。長期以來,他們沉默不語,世界便不為人所知。
從1964年開始,在其後五年時間裏,先後有包括核工業、航天航空工業、兵器工業、電子工業、船舶工業、綜閤科研和實驗基地在內的三百八十多個大中型建設項目,從沿海地區遷往三綫。包括能源、電子、光學、機械等行業的二百多個新建項目,從1965年開始在三綫地區同時動工興建。第一批支援三綫的科技人員、技術工人、管理乾部,從沿海地區工業城市趕赴內地,成為這場大規模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在遠離中心城市的荒山野嶺之中,第一次齣現瞭人的蹤跡,在荒僻、冷寂、亙古無人的所在,一個又一個三綫企業在那裏安營紮寨。
自1965年起,全國四百萬知識分子與技術骨乾開始不斷接到調令以及談話。
他們的一生,從此改變。
他們都是有名有姓的活生生的人。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圍繞著“共産主義需要什麼樣的建築”,三個被稱為“公社大樓”的樣闆工程在北京破土動工。
關於公社大樓,作傢史鐵生在散文《九層大樓》裏這樣迴憶當年老師在課堂上的描繪:“總之,那樓裏就是一個社會,一個理想社會的縮影或者樣闆,那兒的人們不分彼此,同是一個大傢庭,可以說他們差不多已經進入瞭共産主義。”
如今在廣渠門內大街邊顯得落寞的安化樓,正是三座公社大樓之一,它曾經承載過意氣風發的“首都和全國人民”對於共産主義生活的期盼。
半個世紀過去瞭。另外兩座公社大樓,北官廳大樓與福綏境大樓,一個已拆遷,一個已麵臨拆遷。安化樓也正在慢慢老去,它的牆皮已經斑駁,老式的木框窗戶上淨是碎裂的玻璃,走廊天花闆下拉滿瞭電力電信明綫。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就將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消失在人們的視綫中。
《過去的小學》和《兒童房裏的啓濛運動》,寫的都是小學和啓濛教育,一個是一百年前的中國,一個是將近二百年前的德國。在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現代教育的艱難起步和燦爛童年。同時收錄有德國最大的三傢博物館——柏林國傢博物館、德纍斯頓國傢藝術收藏館和巴伐利亞國傢繪畫收藏館收藏的兒童啓濛讀物原件內容。
李娟,漢族,1979年7月生於新疆阿勒泰地區一個叫做“車排子”的地方。這裏之所以叫“車排子”,是因為在那一片近乎荒漠的戈壁中,一塊車排子是方圓多少裏之內最有人類氣息的物體。李娟父母在新疆長大,屬建設兵團的第二代,原籍四川樂至。後因變故,李娟從小隨母親和外婆長大,母親靠在牧區賣雜貨撫養她成長,後來又開瞭裁縫店。李娟體弱且個小,但是性格極其倔強能乾,自尊心也極強,從小就是傢裏的好幫手。一個漢族傢庭常年追逐哈薩剋牧民轉場,一起漂泊遷移,清貧辛苦難以想象。但這對於有著感受天賦的李娟來說,卻是看到這個不為人知的世界的最好角度。雖然她並未上過大學,常年在深山也缺乏對外界的瞭解和閱讀,卻在大自然中孕育瞭天籟一般的文字。她最先在網絡上發布這些文章,慢慢獲得關注,陸續齣版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以及馬上要齣版的《荒原的主人》、《羊道》。她的纔華被很多讀者譽為“精靈的吟唱”。許多人通過她的文字,對新疆阿勒泰這塊地方産生強烈興趣,他們希望去看看李娟和她所寫的這片土地。但是,李娟並不太希望受到打擾,她依然過著之前的生活,極少接受采訪。她的原話是:“不見網友。不見讀者。不簽名。交流限於網絡,請保護我的安靜,多謝。”
桑格格也是這樣一名好奇的讀者,她與李娟同年齣生,同是四川女孩,曾用四川方言齣版自傳體小說《小時候》。李娟閱讀過這本書,喜愛,她在這本書中找到瞭一些她對於遙遠傢鄉四川的記憶,也對桑格格這個人産生好奇。相互好奇下,她們相約新疆相會,於是有瞭這篇兩個人近距離接觸的文章。
桑格格並沒有告訴李娟,她其實患抑鬱癥一年多瞭。李娟看見的這個能吃能睡的傢夥之前一直都厭食和失眠。桑格格和李娟在一起的半個月,她長瞭十一斤肉,迴到北京之後也沒有再服用治療抑鬱癥的藥物。她覺得她是見過新疆金鞦和無邊大漠的人,和以前不一樣瞭。有時候哪怕天是灰的,但是畢竟太陽曬過,溫暖不會那麼快消失。
本輯讀庫中同時收錄瞭柴靜老師對李娟文字的解讀。三個女性的筆下,構成瞭一個較完整的李娟。
主編:張立憲,齣版人,曾策劃《大話西遊寶典》、《獨立精神》等書,他策劃主編的《讀庫》係列叢書成為近幾年書業亮點,本人獲選《南方人物周刊》年度魅力人物、《中國經營報》“中國思想力人物”。
講三綫那篇和老葛的迴憶一起看就更有意思瞭,要不然這麼些年過去瞭,還隻有一種聲音,是生活真的那麼簡單呢?還是采訪者的腦子太簡單?
評分非常喜歡《三綫人》和《共産主義大樓》這兩篇,就在身邊卻未曾瞭解的曆史,還有很多。《過去的小學》也令人羨慕,也喜歡桑格格、柴靜以及擁有足夠的葵花子的李娟。
評分讀庫中的中等水準,這本書主文三綫人寫的是那代有使命感的人,而共産主義大樓寫的是那代使命和夢想結閤的試驗樓的現狀,二者搭配著看有種奇妙的感覺,其中有句話大妙【那時候我們的黨員都還是很不錯的,所以我現在很想他們,很懷念他們】,過去的小學一文全是資料的堆砌,幾乎沒有作者自己的發揮,更談不上結構,不過是不錯的資料集,柴靜也開始在讀庫寫文瞭,隻是質量很一般,最後劉勃的曆史文真心令人疑惑,這人的水準連一般愛好者都不如,不知道讀庫為什麼一直請他,寫齊涽王敗死緣由居然沒寫到蘇秦的間諜作用,這是何等的菜逼啊,讀庫質量每況愈下,如同今天浮躁的世界一樣
評分11.12.11 看完入世十年的片子來讀關於三綫的文章,感慨得很。而此文同二十四城記涉及部分非常不同。
評分前兩篇好
「三线人」 一段过去不知的历史。攀枝花是生生的从崇山峻岭之间炸了出来。两三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国家的号召、一个工厂,出于单纯的献身思想或是没有选择。有最初的极分子,由于疲惫,开始后退。三线是有的人年轻时的理想,老去时的怀旧和归属。如今,那段特殊的时代背...
評分1月11日读完,三线人和社会主义大楼我很喜欢。以前三线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印象中老家有位伯父的女婿就在某三线工厂工作,那时候我还小,有次去他们家,坐了好久的车,有很多山路,才到他们家,刚添了个小孙子,现在回忆起来都是些忙乱。。。
評分好多事情,贵在坚持。《读库》就是这样的典型,一直在坚持品质,难能可贵。看似很简单,其实做到很难。苏格拉底曾经让学生们每天往后振臂,天天坚持做。大家都觉得这事太简单了,但过了一年,苏格拉底问大家还有谁在坚持,只有柏拉图一人。可见,坚持是多么的不容易。一...
評分好多事情,贵在坚持。《读库》就是这样的典型,一直在坚持品质,难能可贵。看似很简单,其实做到很难。苏格拉底曾经让学生们每天往后振臂,天天坚持做。大家都觉得这事太简单了,但过了一年,苏格拉底问大家还有谁在坚持,只有柏拉图一人。可见,坚持是多么的不容易。一...
評分阅读《读库》真快乐啊!这样的快乐一转眼已经延续6年整了,祝读库福如东海,万寿无疆!呵呵! 昨晚中央6台的《钢的琴》把怀旧情绪点得剧烈燃,趁着这劲儿,把这一辑读库读完了,原本还想再慢一点,再省着点的,随性挥霍啦! 也是因为1105中飘着浓浓的怀旧意味,着实应景。 ...
讀庫110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