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顾颉刚 历史 学术史 自述 古史辨 随笔 文化史 孟姜女
发表于2025-02-25
走在历史的路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走在历史的路上》收录了顾颉刚为《古史辨》第一册所写的序,历述他求学的经过和生活的感受,以及他和古史考证、辨伪及民俗学的因缘,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踏入学术界的心路历程,而且他的治学方法也值得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借鉴。《孟姜女故事研究》是这篇序言初稿中的一部分,现附其后,以呈现给读者该序言的全貌。书中还收录了《顾颉刚先生主要学术活动年表》,以使读者了解顾先生一生的学术活动。
顾颉刚(1893一1980)中国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早年收集民间歌谣,从事民俗学研究。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传说,至1923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打破把古代视为“黄金时代”的观念,在史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以后曾将自己和他人研讨争辨的文章,编为《古史辨》八册(已出版七册)。1927年,创办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并编辑“民俗学会丛书”。以民俗资料印证古史传说。后又进而考辨历史地理,于1934年创办《禹贡》半月刊,次年建立禹贡学会。推动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培养了一批历史地理学的专门人才。由于当时民族危机深重,逐渐侧重边疆地理研究,于1936年创立边疆研究会,同时组织通俗读物编刊社,主持编印鼓词等曲调的读物,宣传抗日。抗战时期,转入内地,创办中国边疆学会,出版《边疆周刊》、并先后主编《责善》半月刊、《文史杂志》。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生平著述极富,出版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吴歌甲集》等。
在写2014年刊上的最后一篇稿子,关于顾老,顺便看了几本关于他的书。此刻,眼睛酸疼地时闭时睁地打字,到3300字有些心神游历,写稿于我本是顶顶开心的一件事,这过程不该与所谓的等级、不同等级下的稿费挂钩,而应该和切实的生活相对,时间相对,生命相对,和一切美好在一起。希望自己明年能继续开心地写下去。
评分在写2014年刊上的最后一篇稿子,关于顾老,顺便看了几本关于他的书。此刻,眼睛酸疼地时闭时睁地打字,到3300字有些心神游历,写稿于我本是顶顶开心的一件事,这过程不该与所谓的等级、不同等级下的稿费挂钩,而应该和切实的生活相对,时间相对,生命相对,和一切美好在一起。希望自己明年能继续开心地写下去。
评分看着顾老先生的成长,想着女儿的成长。
评分前半部分自述还可以读,后半部分居然分析孟姜女的n种可能.....
评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用心亦能成道
本文原是古史辨的序言,几乎是作者的学术自传,读来也蛮有趣的。你可能不会想到民间故事和京剧也会对作者的历史研究有帮助。还对孟姜女的故事作了一番细致的分析,单独成篇。以前不知道古籍是如何辨伪的,读过这本书,算是有了个大致的概念了。
评分本文原是古史辨的序言,几乎是作者的学术自传,读来也蛮有趣的。你可能不会想到民间故事和京剧也会对作者的历史研究有帮助。还对孟姜女的故事作了一番细致的分析,单独成篇。以前不知道古籍是如何辨伪的,读过这本书,算是有了个大致的概念了。
评分本文原是古史辨的序言,几乎是作者的学术自传,读来也蛮有趣的。你可能不会想到民间故事和京剧也会对作者的历史研究有帮助。还对孟姜女的故事作了一番细致的分析,单独成篇。以前不知道古籍是如何辨伪的,读过这本书,算是有了个大致的概念了。
评分1923年夏末秋初,国学大师顾颉刚前往河南新郑考察青铜器,借道咸阳。那天傍晚,顾先生一个人到郊外散步,正是夕阳西照时分,那条乡间土路让他大吃一惊——“随便用脚踢着,就可以拾得古代的瓦当”。事实也正是如此,由于秦汉两朝都城的关系,陕西关中一带可以说是出土瓦当最多...
评分本文原是古史辨的序言,几乎是作者的学术自传,读来也蛮有趣的。你可能不会想到民间故事和京剧也会对作者的历史研究有帮助。还对孟姜女的故事作了一番细致的分析,单独成篇。以前不知道古籍是如何辨伪的,读过这本书,算是有了个大致的概念了。
走在历史的路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