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萊爾(1821~1867),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成年後繼承生父遺産,和巴黎文人、藝術傢交遊,過著波希米亞人式的浪蕩生活。波德萊爾不但是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先驅,而且是現代主義的創始人之一。除詩集《惡之花》以外,他還發錶瞭獨具一格的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和《人為的天堂》,他的文學和美術評論集《美學管窺》和《浪漫主義藝術》在法國的文藝評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波德萊爾還翻譯過愛倫•坡的《怪異故事集》和《怪異故事續集》。
全書分為“憂鬱與理想”、“巴黎風光”、“酒”、“惡之花”、“叛逆”、“死亡”和“增補詩”七部分。在詩人的筆下,巴黎風光陰暗而神秘,吸引他目光的是被社會拋棄的窮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橫陳街頭的女屍。時間、美、死亡、偶然、羞恥、憤怒、仇恨……都被擬人化。詩人破除瞭韆百年來的善惡觀,以獨特的視角觀察惡,認為惡既有邪惡的一麵,又散發著一種特殊的美。
这个图真是神了! 我们都看过比亚兹莱的恶之花插图,我觉得可以说表现出了恶之花的“邪魅”;比亚兹莱华丽唯美且诡异的画风很好的诠释了波德莱尔诗中那种“恶之美”,堪称经典。唯一遗憾的是图量太少,完全不能匹配这样一架构造宏大的恶之史诗,我深感为憾! 直到我看到这个版...
評分梦是什么?梦是一种“由金属、大理石/和水构成的醉人单调”(《巴黎之梦》)。 在所关注的学建筑的某位友邻中看到一条关于“中国梦”的广播(http://www.douban.com/people/CrusaderTan/status/1160758948/): “某大员说中国梦。我认为,要让中国人有梦(不是妄想)的关...
評分随雪崩一起坠落 ——《恶之花》中的女人 一、在对你的吻中无休无止地报复——作恶者 波德莱尔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卡罗林·杜费斯改嫁欧比克少校,此时波德莱尔68岁的父亲约瑟夫·弗朗索瓦的服丧期尚未满。这一事件给幼小而内心敏感的波德莱尔造成了持续一生的影响...
評分波德莱尔肯定是魔鬼。 失乐园里蛇肯定比夏娃更具诱惑。 人们说,波德莱尔是病态的。 是的,肯定是。这个世界太洁净,他太脏,不能相容。 兰波说,在夜晚的星光中 你来寻找你摘下的花儿吧, 还说他看见白色的奥菲利娅 躺在她的长纱巾中漂浮,象一朵大百合花. 我爱波德莱...
評分凌晨四点,合上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身体被汗水浸着,手脚冰凉 我分明看见幽灵在房中飘荡 丑陋但却并不可怖 一具腐尸走了过来 躺下,与我同枕而眠 她身上的一块块尸斑,绽出一朵朵玫瑰 吸引着我,有与她亲吻的欲望 霎时间,腐气弥漫 卧室变成地狱 发黑了的血 充...
波德萊爾經典,譯者錢春綺,推薦。
评分好像是我忍受彆人的輕衊和羞辱纔偶爾寫齣來那些時而在我體內蠢蠢欲動的黑暗意象,對於波德萊爾,則是白開水那樣平常。死亡美學,墳墓的寂靜與毒蛇的冷靜,還有永恒的女人的主題,藝術與愛情,月亮,群星,希臘神話,撒旦的修辭。現在我想認真地用直覺和靈感去評價波德萊爾。一開始我是幾乎厭惡的,厭惡他除瞭意象就再無驚人之處的詩歌,或許那還正是他那時代的格律也好,十四行詩什麼的文體也好,但在我看來,就是近乎古典文學的臃腫,啊!...這種錶達讓我煩悶。所以我認為波德萊爾之所以是後現代一些黑暗或者邊緣藝術的鼻祖,主要是在強調他近乎本能的“嚮世人介紹惡”,而不是以外部的世界贊頌惡,惡是他自然而然的本性。毫不牽強,不含憤怒,自然而平淡,他讓你敢於直視墳墓,直視死亡的將來。
评分大半夜看得好驚悚………………
评分嘖,我的自負和驕縱就是被這群自傲的傢夥養起來的。
评分欣賞不來_(:з」∠)_倒退十年可能會沉溺於這種調調,現在隻剩蛋疼瞭。連帶那個中二病動畫也沒看下去。媽的豆瓣為什麼還不齣「看不下去」這個選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