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篯(1916—1966年),1916年齣生於揚州,1931年考入省立揚州中學,1934升入清華大學。1938年清華大學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被推薦留在西南聯大,師從陳寅恪。後任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畢生從事隋唐史研究。主要著作有: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汪篯唐史論稿》等。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於1980年由求實齣版社齣版。《唐太宗與貞觀之治》作者汪筏先生,是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師從陳寅恪。其畢生從事隋唐史研究,他的著作《汪筏隋唐史論稿》和《唐太宗與貞觀之治》中收錄的《唐太宗》一文在學術界享有盛譽,對隋唐時期曆史發展有其獨到的見解,對後人研究隋唐斷代史影響深遠。由此,汪筏先生研究隋唐史的造詣可見一斑。但汪筏先生英年早逝,身後文稿劄記大部分佚失,也造成現在知道他名字的人不多,甚為遺憾。《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原是1962年汪筏先生在中央黨校講課的記錄稿,齣版時增加瞭《唐太宗“貞觀之治”與隋末農民戰爭的關係》和《唐代前期的法令和製度》兩篇文章,齣版後影響極大。為尊重汪筏先生學術研究的整體性,.本次再版未對原書內容進行任何刪減,讓廣大讀者可以原汁原味地體會這位老先生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和嚴肅認真的學術精神。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汪先生原是陳寅恪先生的愛徒,但前兩篇都充斥著階級鬥爭的言論,再想到汪後來的遭遇不免感到“最不自由是書生”。文章淺顯易懂,其中一部分與電視劇《貞觀之治》的細節較為相通,又反過來說明後者的可看性。
评分文雖不長,功力深厚。值得一說的是,這書被收入在"領導乾部閱讀書架",在製度並無本質區彆的狀況下,這樣的以史為鑒也確實切實。
评分汪先生原是陳寅恪先生的愛徒,但前兩篇都充斥著階級鬥爭的言論,再想到汪後來的遭遇不免感到“最不自由是書生”。文章淺顯易懂,其中一部分與電視劇《貞觀之治》的細節較為相通,又反過來說明後者的可看性。
评分曆史就是曆史,我們需要在曆史中找到能為我們所用的東西。 對人物的評價,我們要站在當時的背景下來思考,任何人都無法擺脫自己所處的時代!
评分文雖不長,功力深厚。值得一說的是,這書被收入在"領導乾部閱讀書架",在製度並無本質區彆的狀況下,這樣的以史為鑒也確實切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