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Basho) 又稱鬆尾芭蕉(Matsuo Basho),原名鬆尾宗房(Matsuo Munefusa),(1644 - 1694) ,日本俳句詩人,為最偉大的俳句形式創作者。遵照他所學到禪宗哲學,他試圖把世界的意義壓縮到他的詩歌的簡單模式中去,揭示隱藏在瑣事中的希望,展現一切事物相互依賴的情況。
奧州小路,又名奧之細道(奧の細道),是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的俳諧師“俳聖”鬆尾芭蕉(Matsuo Bashō)所著的紀行文,是他的傳世之作。書中記述鬆尾芭蕉與弟子河閤曾良於元祿2年(1689年)從江戶(東京)齣發,遊曆東北、北陸至大垣(岐阜縣)為止的見聞。最早的版本於元祿15年(1702年)印行。
摘自《时代周报》 作者:李恒生 1689年,俳句大师松尾芭蕉带着徒弟河合曾良从江户(今东京)深川出发,游历本州中部、北部,沿途风景激发师徒二人的诗情,让芭蕉在这趟旅程中写下不朽名作-《奥之细道》(又译为《奥州小路》 );全长约2400公里的“奥之细道”也因此而闻...
評分俳句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诗歌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诗歌形式之一,自奈良天皇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并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松尾芭蕉的俳句将古典技巧和自由奔放巧妙融合,开创了俳谐的黄金时代,被人尊称为“俳圣”。他收过不少弟子,其中有个...
評分阅读芭蕉,就想到那句“古道西风瘦马”。不过芭蕉却非天涯沦落的“断肠人”,而是苍凉又丰富的旅者,他戴斗笠,穿草鞋,着僧衣的样子是以苦为乐的飘然出尘。 写《奥之细道》时,芭蕉四十五岁,正值男人盛年。他凭脚力走完两千四百公里旅程,历...
評分俳句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诗歌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诗歌形式之一,自奈良天皇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并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松尾芭蕉的俳句将古典技巧和自由奔放巧妙融合,开创了俳谐的黄金时代,被人尊称为“俳圣”。他收过不少弟子,其中有个...
評分日日是新日 评《奥之细道》 读万卷书,行百里路。读书和旅行,都是增长见识的好途径,读书相对来说容易实现一些,找到一些空余的时间,拿起一本书便可以开始文字上的旅行。旅行则因为受限于时间、金钱和其他因素,相对于读书就显得奢侈很多;一旦获得机会,便可以游览名山大川...
初識鬆尾芭蕉桑,還得多虧瞭異常搞笑的一部日本漫畫,後來讀到一部關於日本人的精神底色的《落花一瞬》,開始從嚴謹意義上瞭解這位日本文學史上占據瞭重要地位的俳聖,自此開始對於這位大師的俳句有所牽掛。沒想到此番譯林社居然齣瞭芭蕉的《奧州小路》,雖然隻是一部遊記,雖然裏麵的俳句不多,甚至其中的俳句質量良莠不齊(當然這也可能是譯文的問題,更有可能是我文學素養不夠的問題,不過由此可以得齣的最為重要的一點還是一定要盡量具有原文閱讀能力),但這些都乃基本可以忽略的微微瑕疵,畢竟這迴我可以從嚴肅文學地角度更為直觀地瞭解芭蕉先生其人其文其俳句瞭;其文倒也平實易懂,無外乎一些旅途見聞,可其間透露齣的那種風韻與氣度甚至是境界還是遠在常人之上的,又加以俳句,實在是相當雅緻,同時頗具禪意,真是應瞭”冥冥之中有天意“之語。
评分譯文的感覺不好,尤其體現在對俳句的翻譯上。
评分雖然感覺到譯者真的很用心,但575實在太囉嗦瞭
评分2017年已讀071:俳聖鬆尾芭蕉的旅途紀行,夏草萋萋,鞦風茫茫,山岩蒼蒼,漁屋寥寥,芭蕉的尋幽探勝,不僅有自然風光、鄉野風味的一路嬗遞,更是對古跡的訪求與追拜。古今和歌中的名勝,隨著山崩河齣、路改石埋,其跡已大半不確。芭蕉的遊曆,便是於遊曆中遍訪已日益湮沒無聞的人文古跡,察舊日之幽情,慕古人之風姿。薄薄一本小書,詩文並茂,穿插在遊記中的俳句尤顯其閑寂幽雅之本色,“寂靜一何極,漫山蟬鳴急如雨,聲沁岑岩裏”,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评分”昔日動刀兵 功名榮華皆成夢 夏草萋萋生“ 讀厭瞭唐詩宋詞 短小精悍的俳句更顯一種簡潔的詩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