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朝廷的法典条文,民间的礼仪习俗,二者如何交织在一起指导着“华南”这个有意识的、历时数百年的地域建构进程?《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显示:历代王朝都致力于华南的政治整合。要培养出敬畏官府、纳粮当差、安分守己的良民。琏着王朝在华南的军事征讨、行政规划,一套关于权力的文化语言也渗透华南。这套语言有两个互相发明的关键词“皇帝”、“宗族”。它们渗透到一切礼节、身份、地位、财产权、商业习惯、社会流动、社区构建之中。华南与王朝中央之间的正统纽带,不仅建立于里甲与祀典之上。也建立在“宗族”这套语言之上。
本书作者科大卫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及讲座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多尼学院院士。他的研究领域和旨趣包括有:The history of the lineage in south China(中国华南宗族历史)、Chinese business history(中国商业史)、The history of Hong Kong(香港史)、...
评分我花了2个晚上和一个下午,很认真地把这本书一页页地读了一遍。期待我能发现不少新的东西,不过失望之余,我还是被作者(20年之研究)和译者(2年之翻译)的诚恳感动了。 作者与许多“华南学派”的学者一样,把珠江口沙田的开发及围绕这一经济-生计行为展开的文化互动,作为几...
评分“中国其他地方又如何?你能谈一谈吗?” 这问题很可怕。 ——科大卫在《皇帝与祖宗》一书的“尾声”中如此说道。“可怕”!这话令我不禁大笑,因为我也在某次研讨会上问过他类似的问题,不过我的意思并不是请他谈一谈中国其他地方,而只是一个关于研究方法的问题,即“华南学...
评分作者基本采取歷時的線索,追溯華南(廣州)地區宗族的發生與消亡。兩個時期是關鍵時期:16世紀的明代,基於儒家禮儀的宗族成為聯系國家與社會的紐帶;19-20世紀,現代民族主義和政治革命成為宗族消亡的力量,法律取代禮儀,形成合股公司。(18) 作者在序言中對宗族進行了界定...
评分评科大卫著《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 赵晶 当下,跨越学科的藩篱,引入社会科学的诸种方法,以此寻求新的视角与解释路径,乃是史学研究的大势所趋。在中国的华南地区,一群来自不同研究机构、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志同道合者,以他们的学术实践,“打破传统学科框架...
没仔细看 重点翻了几个章节而已 下次去广东再仔细看看 尾声有点想把华南推广到全国 有待商榷
评分“我自己的研究,是要把费里德曼的看法,落实到具体的历史脉络中。”序言部分的学术脉络和学术视野真的太棒了。翻译有些繁琐和不准确。
评分在两广地区待了十多年,常常迷惑于当地的习俗与社会组织,如他们十分重视冬至等传统节日,珠三角的每个村似乎都有祠堂,显得此地才有文化,反观北方的诸多村落就是一个行政村,没有祠堂,没有历史,没有族谱,除了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似乎这些地方才是文化沙漠,而那些遗留的传说、历史文本早就与它们脱落、滑离、飘散。实际上,按照作者的看法,诸如珠三角的宗族、祭祀礼仪于明代才开始形成,作为与政权的沟通、互动、整合与被整合的权力部署工具,它们因其比北方地区更晚形成,反而在近代有更强的生命力,到如今也是。
评分全书对于宗族作了很细致的观察,尤其感慨于尾声中说我们现在还有机会去走一走感受这些历史遗迹,这也引发着做历史的人得责任和幸福。但是全书太注重宗族,国家,和各种经济开发和发展的联系,而宗族内部承担起的对于族人,尤其是孤老寡妇和读书人的责任只是一带而过,感觉就是一块厚厚的马克思主义的大砖头迎面砸了过来。
评分华南地区宗族制度在明中期里甲制得推行,税收权力得下放中成形;在后期发展中逐渐士绅化从而控制了国家与地方得连结,直到近代西方的侵入民族国家兴起后逐渐被边缘化的历史进程;但是改开以来粤省逐渐开放自治的社会形式是否是在宪政基础下现代新型宗族制的兴起还是古老宗族体系的回魂;华南学派的研究或许只适合华南地方区域性的历史制度叙述,杜赞奇对华北地区的研究的结果地方组织逐渐被国家接管的历史进程差异巨大。(当下的鲁省和粤省就是鲜明的对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