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6年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1987年以来曾先后应邀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担任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并做过台北驻市学者,又曾任北美《亚洲评论》杂志顾问等。著作主要有《走出中世纪》、《音调未定的传统》、《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壶里春秋》、《中国经学史十讲》及与人合作的《孔子思想体系》、《维新旧梦录:戊戌前百年中国的“自改革”运动》等。编注辑校有《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章太炎选集》(合作)、《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及增订本、《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卷一、《章太炎全集》卷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康有为卷》等。主编有《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十种,《传世藏书》经学史类二十一种、诸子类五十种,《马相伯集》,《利玛窦中文着译集》,以及论文集《传统文化的再估计》、《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基督教与近代文化》等。曾在海内外各种刊物、会议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多年来我重读近代史,便尝试似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角度,清理若干历史积疑的实相。这就是我明知将碰壁仍要期待袪疑的由来。我不敢说我重读近代史的短书小文能够恢复历史实相,但至少表明历史实相有待恢复。
习惯了用现在的常识及思维去评价历史,所以需要质疑; 而历史往往是承担着政治支柱,因此能够究探历史的真相,往往很难; 重读近代史,就是想去触摸一下过去的真实,非政治性的。
评分先生也是士大夫吧。我觉得先生在书中赋予士大夫太多使命了。不过这本书也澄清了我对近代史的许多臆想。写书的角度也很特别——是从历史的必然性看的吧,读起来像是讲故事般,并没有太多的官方语言。是讲义,也是说书者。
评分对专栏文章结成的集子,本犯不上过分认真,但朱先生在似乎是位在学界颇有影响的老学者,而且对自己所论也颇自负(从在文章中不断引用自己的著作可推知),因此是抱着诚惶诚恐的态度来阅读这本书的。不过第一篇文章就让人大跌眼镜,仅凭洋人在一本书中说中国GDP在1820年居世...
评分1,《重读近代史》内容看似包罗万象,但篇什之间有着统一的逻辑主线:有清一代的权力斗争、权力的技术操纵、以满驭汉的制度设计、以及儒学在满洲政权中“登坛设教”作为统御资源的演变,最终指出中世纪政治登峰造极的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的本质,为终结清代的革命辩护。 2,传统说...
评分以为是以编年体的方式完整地重写一遍历史,正好让我这个人历史空白的人(没读过高中,看了袁腾飞视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去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史。 不是这样的,这本书是豆知识合集,作者在一个又一个激情的夜晚,把对近代史的种种疑问写下来,思考一下重前的是否正确,但最后...
反…反…反
评分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居然找来翻读。书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讨厌感喷薄而出,沛然莫之能御,于是不得不停止翻阅,还掉。
评分反…反…反
评分并无太多启发
评分一些小文的拼凑,耄耋之年的回首。并无太多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