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求识,脱俗求真,是陈寅恪先生的遗教。我虽然不敢淡忘,但践行不得力,成效微乎其微。难当然是难的。自从唐朝人刘知几提出 “才、学、识”三字诀,治史的规格就被推上新台阶。到了近代,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作出更具体的阐释:史识是讲历史家的观察力。做一个史家,需要何种观察力?这种观察力如何养成?观察要锐敏,即所谓“读书得间”。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基本上是蔡老师讲座整理的文字
评分段子中来,八卦中去。文化交流的“二西”和“回流”有些启发。
评分以前读张国良的《三国》“斩颜良”一段,说吕布手下有个宋宪,降在曹操手下。官渡之战,颜良叫战。宋宪因为跟惯了吕布,眼界极高,认为颜良的武力并不惊人,于是请战。我很喜欢这个桥段。蔡先生这辈学人,曾经亲炙史学大师,所以论学眼界高、品位佳、格局大。初学入门,功夫可以慢慢练,方法可以慢慢学。品位一差,余无足观。
评分比较零碎
评分基本上是蔡老师讲座整理的文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