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菲,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文学,晚明文学与比较文学。 198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此后出版著作包括《秋水堂论金瓶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赭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等。
译著包括《毛主席的孩子们:红卫兵一代的成长与经历》(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8),《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北京三联书店2003)
英文著作包括《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2005;中文版,北京中华书局2007),《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哈佛大学东亚中心出版社 2007)。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明代小说戏曲与现代文学方面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多篇。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探讨梁朝的文学作品,更旨在检视梁朝文学生产的文化语境,就此提出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文化史和文学史问题,重新评估和挑战对这一时代文化史以及文学史的现行主流观点,并探索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历来对梁朝的忽视与贬低。在这一意义上,作者希望本书对于梁朝的讨论,不仅会加深我们对于中国中古时代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们反思现当代中国国学研究乃至海外汉学研究中的“文化政治”问题以及意识形态取向。
据说作者正在自己翻译这书,09年中华就要出中译本。我刚看了Introduction,先摘抄一点,剩下的都是撮要概述,并非确译。 关于魏晋南北朝的传统观点 Wedged between Han and Tang, the two energetic and enduring empires, this period has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a social...
评分 评分 评分《烽火与流星》|田晓菲 书名出自庾信的《拟咏怀》中的一联诗句:流星夕照境,烽火夜烧原。 作者已经将自己要说的话都在书里备叙了,此刻说什么仿佛都成了“余”,就如同客人已然吃饱喝足,而主人又端上一盘盘佳肴,希冀客人再吃下去,那便索然无味了。 《烽火与流星》从诗词出...
评分相比周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些广为人知的朝代,偏安江南半个多世纪的萧梁王朝则显得籍籍无名。一般的印象,有梁一代,在文学创作领域似乎也无甚建树,仅仅留下了常常被后人当做反面教材的宫体诗。然而在本书中,我们却看到了一副完全不同的梁代文学图景。 梁武帝统治的近半个世纪...
外行无学不能识断。但这书读起来真是非常的有历史的“重量感”,确如她所言,照亮了“南登广陵岸,回首落星城。不言临旧浦,烽火照江明。”这二十个字。非常善于编织,借典故迅速拉开我们的固有认同,对比谢安谢玄临兵弈棋和刘孝绰极轻的小诗,“寄与胜利者的移情”;用庄子的余地来描述宫体诗和经典间的关系,是对唐一代起“然伤轻艳”评价一个绝佳的四两拨千斤。最喜欢大概是经营文本一章,也是全书描绘的所有未能躲避陷落、急转直下的繁盛中最让我难过的一处,萧绎焚书的大火。最有说服力的论述在击破现在学者对梁代文学三派的虚构处,从文学环境(士族和寒门、文学文化资本累积)、人(交游和趣味)、存世文献、书籍本身都照顾的周全。细读也好。从佛教角度来谈物色极好,历来谈此多在色上下功夫,此处入空,妙,但不能定论,憾。
评分研一开始前看到一半,昨天在麦当劳才翻完……真的懒。我简直懒得不可救药。“南登广陵岸,回首落星城。不言临旧浦,烽火照江明。”从一首诗可以扩展出一本书,真的佩服田晓菲老师……
评分通篇又是瞎叽吧扯的空洞废话集
评分倒行逆施,破坏形体,夫唱妇随,道之贼也。以上是夸赞。
评分她是一个好的学生,优秀的提问者,传统的尖锐怀疑者,文采飞扬的教授,也许半社会学家,以及勤奋的文本阅读者。书非常好看,却总有种对问题回答不够的感觉。待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