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国际法 中国近代史 法学 万国公法 历史 外交史 中国近现代史 林学忠
发表于2025-02-16
从万国公法到公法外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际法在晚清传入中国,是历史大事,可以视作西潮东渐引发文化变迁的典型范例,影响深远,反映了西方文明渗透入中国思维的过程,更展示了中国传统“天下观”崩解的具体情况。全书以全球化的视野,探讨了晚清国际法传入中国,引起有识之士思考国际对策,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用夷变夏”的具体过程与思维变化,反映了东西方文明踫撞之时,遭受侵略压迫的中国,在被迫纳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之时,是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文化秩序,在左冲右突、几乎可说是“困兽犹斗”的艰苦情况下,接受了西方国际法的挑战。同时也展示了所谓“国际公法”多面与多层次的复杂性,对于我们思考世界历史中不同文化进程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全书资料资料翔实、论证细密,是近年该领域研究中的一部力作。
林学忠,198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副修历史学。1987年考取日本文部省奖学金留日,赴国立筑波大学地域研究科作研究生,1989年入历史·人类学研究科修读博士课程,专攻中国史,1991年获史学硕士,1996年博士课程学分修满,2003年获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香港大学中文系、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供职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主要研究领域是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近代中日、中韩关系史、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史、近代中国法制史。发表《近代中韩关系的再编——朝鲜开化官员金允植的视角》(2009)、《法政速成科与留日法政教育》(2006)、《清末新政期国际法移入的作用》(日文,1996)、《甲午战争后国际法传入中国的过程》(日文,1995)、《甲午战争前清朝对国家主权的认识与态度》(日文,1994)、《1879—1882年朝鲜对美开国时期中国的朝鲜政策》(日文,1994)等论文多篇。
说得还可以,就是现代语境太多。
评分中通三参考,初看很细致,但再读发现很多立论有头没尾
评分越读越好看。从国际公法的角度切入晚晴中西碰撞,关注帝国的现代转型和主权生成,极具眼光。而试图通过学制等来勾勒出整个社会的群像,很有新意。若是多考察下报纸和报人的论述,或更好。
评分一本详实而具有价值的博士论文。绪论中引用了张翔的一句话:“由于主题过于清晰,有时也许以牺牲历史图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代价”。本书较好地平衡了主题——晚清国际法的传入、应用、诠释;与晚清丰富的历史图像,围绕国际法切入近代中国“文明国化”的追求历程。论述详细到有些枯燥,适合对国际法了解不多的读者作深化认识。所谓的国际法下的“构建文明国家”历程,到底是对文明的追求,还是对文明的屈从?
评分扎实,受益匪浅。
一部论著的逻辑和线索若是过于清晰顺畅,就往往忽略历史本身的碎片化和偶然性这个问题,也会忽略历史图像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林学忠此书显然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本书运用多语言的史料,问题意识明确而有启发力,逻辑论述亦较老道精湛,花一天时间读毕,收...
评分一部论著的逻辑和线索若是过于清晰顺畅,就往往忽略历史本身的碎片化和偶然性这个问题,也会忽略历史图像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林学忠此书显然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本书运用多语言的史料,问题意识明确而有启发力,逻辑论述亦较老道精湛,花一天时间读毕,收...
评分一部论著的逻辑和线索若是过于清晰顺畅,就往往忽略历史本身的碎片化和偶然性这个问题,也会忽略历史图像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林学忠此书显然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本书运用多语言的史料,问题意识明确而有启发力,逻辑论述亦较老道精湛,花一天时间读毕,收...
评分一部论著的逻辑和线索若是过于清晰顺畅,就往往忽略历史本身的碎片化和偶然性这个问题,也会忽略历史图像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林学忠此书显然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本书运用多语言的史料,问题意识明确而有启发力,逻辑论述亦较老道精湛,花一天时间读毕,收...
评分一部论著的逻辑和线索若是过于清晰顺畅,就往往忽略历史本身的碎片化和偶然性这个问题,也会忽略历史图像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林学忠此书显然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本书运用多语言的史料,问题意识明确而有启发力,逻辑论述亦较老道精湛,花一天时间读毕,收...
从万国公法到公法外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