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克•里拉,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都授,著有《维柯:反现代的创生》》(1993年),编有《新法兰西思想:政治哲学》(1994年),《以赛亚•伯林的遗产》(2001年)。

邓晓菁,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硕士,现在某出版社任职。

王笑红,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生,上海三联书店编辑。译有《西方法律思想简史》、《言词而已》等。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马克•里拉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176
译者:邓晓菁
出版时间:2010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258037
丛书系列:大端文库
图书标签:
  • 知识分子 
  • 政治 
  • 思想史 
  • 政治哲学 
  • 政治学 
  • 哲学 
  • 社会学 
  • 权力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当思想被激情左右,知识分子还可靠吗?

《读书》、《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国际先驱导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纽约书评》推荐阅读。

知识分子一定是照亮公共空间的火焰吗?理想主义的人要失望了。以海德格尔、施米特、本雅明、福柯、德里达等人的生平行藏为据,马克•里拉揭示了这些思想家如何为激情或时代风潮所迷惑,这些智识丰赡、影响过人的知识分子也曾笔底战栗,或隐蔽、或公开地偏向、支持极权主义,对暴虐政治制造的人类苦难,或拒绝承认、或文过饰非,甚至视而不见。历史行而无远,本书恰似一记幽微的钟声,既敲响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也提示社会公众保持必要的警惕。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论兼译后小记 马克•里拉是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教授,欧洲思想史学者,被誉为美国自由主义阵营的一支健笔。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他在欧美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3年2月美国对伊开战之前,德国《时代周刊》(Die Zeit)同时登载了7位学者的文章,探讨战争的...  

评分

施京吾:良知安在——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不论我们生存于怎样的时代,总要和政治发生林林总总的交集,一个普通人的政治态度、政治选择往往难以引人注目,但知识分子则大不一样,他们一旦表达出某种政治倾向,就可能产生巨大社会效应,因此也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政治后果。马克•...  

评分

确实只是“遇到”而已 ——评《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文|杜子腾 一直以来就特别关注知识分子与政治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当自己还处在一个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有过山车般变化的国度,这种关注就显得特别迫切。这是未读本书前很多读者都会抱有的期待心态,我们急切的想看一看那些国外...  

评分

政治的定义是什么?由于贵国的互联网自由,这可不太好细说。那知识分子是什么?每个人的定义也不同。例如对于最近网上在热炒的学历门,我就很茫然。因为被爆的所谓知识分子我都不认识。我不知道那些老师们都写过什么书,放过什么屁。对于我这样的老百姓,认识的“知识分子”很...  

用户评价

评分

知识既不能提供任何道德担保,也不能提供任何政治担保。知识(knowledge)来源于know(知)和edge(边界),有“知识”的人更应该知道“知”的“边界”,或者说思想与知识自身的有限性。一部分知识分子如此热衷于对自己的同类进行“审判”,也算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自恋吧。

评分

福柯啊,难道信尼采者都这么坎坷?

评分

三星半。蛮浅的。。。

评分

“君从叙拉古来?”

评分

知识分子亦如常人自然是神化不得的,其话语权的合法性只来自作品而与其本身无关。说来说去,都是复杂人性的一部分罢了。这样的八卦姿态让人反感。伍迪艾伦电影有句话,大意是艺术家不受制于世俗中的伦理观,其创造自身的伦理。知识分子也亦然。只是千万别像《革命往事》中所说的,识字的告诉不识字的,是时候变变了。然后苟安后,上帝般去"讴歌”洒热血的贱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