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义德(1935-2003),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开始:意图与方法》、《世界·文本·批评家》、《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巴勒斯坦问题》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最后的天空之后: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内容简介为:这个世界,没有一天会少了巴勒斯坦人的新闻。他们的形象似乎被固定化了:要么是凶残的恐怖分子,要么是悲惨的难民。他们的真实境遇却鲜为人知。萨义德的文字连同吉恩·莫尔的摄影,描绘出了巴勒斯坦人另一幅感人至深的真实肖像。从以色列的建立到贝鲁特的陷落,巴勒斯坦人在连续的土地剥夺中流离失所,备受苦难。这其中也包括萨义德本人及其亲人的真实遭遇。但在这部苦难的流亡史中,萨义德也辨认出了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识的萌动。巴勒斯坦人自我身份的认同并不建立在流亡和受害者角色上,相反,它将根植于坚持、希望和被唤醒的共同体意识。
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
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当飞向何方?
意外感同身受的一本书,巴勒斯坦,是一个偏离中心的角色。驱逐,离散,剥夺,关于细节的坚持,对于体力的崇拜。。。一层层剥去生存的外衣,运走的档案,自觉上演的证词,结结巴巴的说着义务或者局限,没有力量,必须承受无足轻重的恶意。 古典历史学家格伦把巴勒斯坦的历史描...
评分最近大家看新闻,一定会记得那些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涌入欧洲等国家。我家的孩子问我,为何自己的家不好好待着,反而选择背井离乡,没吃没喝,还没地方住,风餐露宿的为了啥?我说,你觉得他们是为了投奔理想国吗?当然不是,但凡能够生...
评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面对遭受战乱之苦的祖国,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赤子之心,拳拳切切。近半个世纪之后的1986年,著名文化学者萨义德,用力透纸背的笔触,为自己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族人写下了这本《最后的天空之后》,...
评分最近大家看新闻,一定会记得那些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涌入欧洲等国家。我家的孩子问我,为何自己的家不好好待着,反而选择背井离乡,没吃没喝,还没地方住,风餐露宿的为了啥?我说,你觉得他们是为了投奔理想国吗?当然不是,但凡能够生...
评分不知从何时开始,看国际新闻时耳朵里听到最多的莫过于“巴以冲突”几个字,就一直在想,这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纷争不断、战乱不断?这两个相邻的国家,前世今生怎么会有这么深的仇恨?细道历史,真是一言难尽。两国之间的矛盾,应该说也是阿拉伯和犹太两...
意外感同身受的一本书。。驱逐,离散,剥夺,关于细节的坚持,对于体力的崇拜,一层层剥去生存的外衣,自觉上演的证词结结巴巴的说着义务或者局限,没有力量,必须承受无足轻重的恶意,真实世界的政治,永远要比文人想象描述的复杂太多,巴基斯坦的毁灭仿佛早就被预言,只是那种被招安的温暖,我不要。
评分最弱小的一方却被要求做出最大的让步,大多数人对这样的不幸可能已经感到彻底的厌倦。书以一个巴勒斯坦人的视角来讲述可能有些片面,这样说也许对民族的痛苦过于残忍,但这个不属于任何地方、一个离散和始终在迁徙的民族还是让我几次落泪。。。
评分萨义德最为深情的一部书。充满忧伤,也不乏思想的张力。对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双重谎言进行了解构。强烈推荐~~
评分就记住了马哈穆德.达威什的诗好有感觉。
评分翻译和编辑让人愤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