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1958年生,北京市人。高中畢業後服兵役兩年,當描圖員兩年。1981年考入中山大學法律係本科,1985年畢業並獲法學學士學位。1985年考入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攻讀西方法律思想史專業,1988年畢業並獲法學碩士學位。自1988年至今在中山大學法律係任教。1996年9月至1997年5月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現為中山大學法律係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英美法理學。在全國法學專業雜誌發錶學術論文、譯文若乾。
在本書中,作者以英美著名案例為引子,介紹、比較、分析瞭20世紀英美法理學的各主要流派、主要學者的代錶性著作和觀點,以及他們之間的交鋒和共鳴。
在介紹和闡述主要法理知識之後,從更深的層次上,作者意在錶達,任何一種閱讀都是批判(或批評)式的閱讀。真正的批判性閱讀,應該是理由層麵上的追尋與辯駁的觀點。20世紀英美法理學的各種理論,都有本身的學理根據。它們之間的不同或爭論,與其說是觀點設想的交鋒,不如說是學理根據的對抗。理由的分析與把握,可使閱讀不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明晰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交往與對話”。
本書在這一層麵上梳理20世紀英美法理學,讓不同的學理呈現、交流,結閤提問和反省,讓讀者的批判閱讀在這一層麵上也得以展開、深入。
现实主义法律理论的核心观念是:(1)法律存在于法律适用者的行动中;(2)这种法律的特征在于只可预测不可预知的,它是不确定的。(刘星:《法律是什么》,法律出版社会,2009年8月第2版,第81页) 法律的确定性要求利用语言表达的法律文本含义也是确定的。毫无疑问,语言含义...
評分在读中,法律究竟是很么,见仁见智,分析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对恶法是否为法律的争论,正在使我对法律的认识逐步深化......无论是奥斯丁,边沁还是亚里士多德,对于法律,法哲学都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值得后人借鉴,不能否定谁,也不能肯定谁,要分析辩证的看到待,在时间的发...
評分在读中,法律究竟是很么,见仁见智,分析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对恶法是否为法律的争论,正在使我对法律的认识逐步深化......无论是奥斯丁,边沁还是亚里士多德,对于法律,法哲学都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值得后人借鉴,不能否定谁,也不能肯定谁,要分析辩证的看到待,在时间的发...
評分 評分在读中,法律究竟是很么,见仁见智,分析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对恶法是否为法律的争论,正在使我对法律的认识逐步深化......无论是奥斯丁,边沁还是亚里士多德,对于法律,法哲学都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值得后人借鉴,不能否定谁,也不能肯定谁,要分析辩证的看到待,在时间的发...
可能是國內法理學入門最好的一本瞭。
评分邏輯很清晰,語言方麵,比強老師的《法律的現代性劇場》要容易理解(強老師的話很費腦子,看不懂在說什麼)。全麵梳理二十世紀英美法理學各學派的主張及其相互之間的批評與迴應,值得作為法理學教材。
评分讀得好辛苦,好像中文GRE
评分法律是什麼是法哲學最為主要的核心問題,圍繞這一問題又勾連與之相關的論題,建立起復雜多層次的法哲學網絡。可以把時間性的演變視為發展,也可以認為是對時代需求的不同迴應。有幾個點值得再考慮:1、文後最終認為,每種理論的前提必然基於經驗的感性認識,因而選擇某種姿態,是否需要進一步討論:如此的感性認識何以形成?為什麼會形成?如果僅僅將不同理論的差異認定為姿態的選擇,是否過於簡單?2、將每種理論認定為姿態,實際上是從客觀描述的角度將不同的立足點並列,不予某一理論以優先的考慮。是否過於理想?3、理發師悖論在本書中齣現過多次,主要用以批判後現代的自證性,其他齣路
评分儼然是一本充滿思辨的濃縮版西方法律史,文筆洗練,說理清晰,絕好的入門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