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权与党争

党员、党权与党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王奇生
出品人:
页数:377
译者:
出版时间:2009-07-01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58007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国民党
  • 中国近代史
  • 政治
  • 王奇生
  • 政党政治
  • 民国
  • 政治学
  • 党员
  • 党权
  • 党争
  • 政治体制
  • 权力结构
  • 党内民主
  • 组织建设
  • 政治生态
  • 权力监督
  • 制度建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世纪初叶国民党政权的建立,意味着现代党冶政治体制在传统中国的开始。党治即是以党治国,同时亦含其也冶党的一面。关于国民党的党治历史,学界的研究迄无间断,而对其治党内幕,举若党员的发展、管理,组织的建立、运作,以及它的成分构成、行业比重、社会基础,甚至中心与外围、核心与派系、于政与于军的关系等,却间存空白,或未深化,更不系统。因此,本著专注于是,断以1949年为限,深入其中,详探究竟,终藉一手资料,得出其为一弱势独裁政党的结论,故无能冶国是其必然的宣示亦已寓其中。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乡人,武汉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97-199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论著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民国时期县长的群体构成与人事递嬗》、《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广东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改组:俄共体制的引入与变异
一 改进与改组
二 三民主义为体,俄共组织为用
第二章 改组后党员的社会构成与基层组织
一 党员的社会构成
二 基层组织的实态
第三章 从“容共”到“容国”
一 两党对相互关系的认知和表述
二 中共的话语强势
三 组织运作及权势易位
第四章 蜕变: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
一 清党与国民党党员逆淘汰
二 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
第五章 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
一 劳资纠纷案例经纬
二 劳方、资方与党方
三 《劳资争议处理法》的修订
四 讨论与思考
第六章 党治结构:法理形态与实际形态
一 中政会与中常会
二 党治与军治
第七章 党政关系: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
一 党政关系的制度演变
二 党政纠纷与党权低落
第八章 政治录用:党员对政治资源的控制程度
一 党义治国还是党员治国
二 入党与入仕的实际关联
第九章 党的派系化与派系的党化
一 国民党派系的政治阐释
二 力行社:派系党化
三 CC系:党与派的双重面相
四 支撑与内耗
第十章 战前党员群体分析
一 组织规模与组织基础
二 党员的社会构成
三 党员的社会形象
第十一章 党政团:战时体制的调整
一 二元颉颃的党团体制
二 党政失衡与党权低落
第十二章 战争泥淖中的党机器
一 党势扩张与党员构成的变化
二 战时党员吸纳机制
三 战时基层组织
第十三章 “六大”前后的派系政治与精英冲突
一 中央委员的派系竞逐
二 派系、代际冲突与体制内的自省
三 革新与自省的限度
第十四章 结论:弱势独裁政党的历史命运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为一本源出于博士后出站报告的书,我深感其水平已远远超出博士后们的平均水准,论证有理有据,引用了大量史料,给我们还原了一个不一样的国民党。弱势独裁,四个字恰如其分地解释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而唯有改变弱势或是独裁,才能让国民党换取新生。事实上,国民党撤往台湾...  

评分

评分

有新意,不错。但出发点能不能再换换? (1)为什么党组织的强弱就能够决定最后的胜败?在其他国家和经济体似乎并不如此,无政党组织也可以。这里的约束条件是什么? (2)如果仅从组织的角度来讲,都学习了苏共,为什么苏共这么强大的组织最后失败了?到台湾后国民党的组织加...  

评分

一、改组后的国民党形式上是列宁式政党,照抄俄共党章。 二、国民党新党员主体为知识青年。但由于基层组织不力,基层多为土豪劣绅混入。党组织生活亦松散。(原因或为共产党为一小党,自下而上发展;国民党由老大党自上而下发展,故不易深入基层) 三、国民党宣传远不如共产党...

评分

王奇生的代表作《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虽然这本著作的研究对象是1924—1949年的国民党,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觉得国民党当年所面临和存在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共同样面临和存在着。如书中讲到,北伐前和北伐时,国民党得到社会工农、...  

用户评价

评分

本周以来第二本无法吝惜五星的读物。本来以为看的会比较慢,但是越往后写的越精彩完全停不下来。最后一章一针见血的指出KMT是一个弱势独裁政党,且“先天下之亡而亡”,论断精彩黑的漂亮。KMT体制改革之失败也是范本性质的,特别是党组织的松散;三十年代党与政的分离,地方党权受制于地方政权;以及党内派系大于党本身这三个现象在今日看来还是很有意义的。

评分

有几点不太满意,但还是很不错

评分

一本借由政党政治在中国的发展史,来更深刻启发当下走向思考的书。当下固不足取,回转历史亦未必有现成答案啊。以党员而论,这时期KMT甚为自由,成为党员是个人的追求,更多为党的强制拉伙,而入党后关系松散基层涣漫,劣绅不肖借以上位,有为者不堪为伍;“以党治国”空有口号,弱党再披民主之衣无以定社会,党员不能影响党的政策,党不能掌控社会管理;西山会议派、CC、政学、力行社,后期的改组派、三青团等少政争而多权斗,资深者老谋易腐,少壮派血气激烈,终至多内耗寡成绩,治党者虽专人犹难有所作为,其奈组织严谨专制有力之CCP何!

评分

本书为鄙校校友的著作,是故看到书中每每出现一大堆本校耳熟能详的教授的时候,不时涌现与有荣焉的矫情感,摊手。

评分

2010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