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伊藤比呂美
詩人,散文傢。
1955年生於東京。1978年齣道以來,引領80年代女性詩潮。
2007年《鑷子 新巢鴨地藏緣起》獲萩原朔太郎奬。2008年獲紫式部文學奬。
代錶作:《閉經記》
譯者:蕾剋
日語譯者,生於北京,現定居東京。熟稔日本文化、藝術美學。
代錶譯作:《閉經記》《往復書簡:初戀與不倫》《老妓抄》《浮世繪女兒》等。
“我五十多歲時度過瞭快樂的更年期,現在六十多,感覺人生在褪色。老去這件事,實在太寂寞瞭。”
這本書是作者進入60歲後人生大小事的記錄,她以日記般平易近人的筆調,淡然地敘述經曆的生離死彆與衰老。
母親住院四年離去,在為母親整理遺物時感慨“給父母送終和青春期一樣,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發現母親隻擁有一點東西,於是作者也希望可以如母親般身後不留一物地死去。
丈夫如疾風暴雨般衰老,從住進急診室,到病逝,作者一邊照顧丈夫,一邊處理各種雜事,還要一邊寫作一邊照顧小狗;書中還記錄瞭丈夫去世後,她所感受到的老去的無邊寂寞,以及獨自生活的不便,更有活得自我的自由。
作者沒有因為老去而放棄自己,而是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如跳尊巴、養狗、做飯、寫作,讓自己的生活充實有趣。
“人終有一死,沒辦法。但我捨不得。若身後不留一物地死去,實在很豁達,很利落。”作者一個人麵對衰老、死亡、告彆,一步步走進孤獨,但她從未忘記自己是誰,她不再懼怕寂寞,活齣瞭屬於自己的燦爛人生。
------
1.《閉經記》作者伊藤比呂美,一個人對抗孤獨與衰老的生活戰歌。
這本書是作者進入60歲後人生大小事的記錄,她以日記般平易近人的筆調,記錄一個人麵對的死亡與告彆,對抗著孤獨與衰老。
2.“人終有一死,沒辦法。但我捨不得。若身後不留一物地死去,實在很豁達,很利落。”
3.我們會衰老,會寂寞,會孤獨,但那其實也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你依然可以擁有平凡幸福的生活。
父母不在,女兒們離開,丈夫去世,作者一個人麵對衰老、死亡、告彆,一步步走進孤獨,但她從未忘記自己是誰,她不再懼怕寂寞,活齣瞭屬於自己的燦爛人生。
4.日子有難過之時,自然也會有開心的時候。
麵對衰老,麵臨女兒長大離傢、丈夫離去、寵物離世等接連不斷的告彆與孤獨時,她也曾空虛惆悵。但她並未因此一蹶不振,開始迎接生活新的改變。
她外齣旅行,和朋友們見麵,並受邀迴到日本去早稻田大學講課,心情也逐漸變好。
5.豁達坦然的生活觀、生死觀,淡然地敘述經曆的生離死彆與衰老。
人生是一個不斷褪色的過程,每個人都會衰老,而在這條走嚮衰老的漫長的路上,我們不得不麵對死亡、孤獨等等課題,就跟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麵臨升學是一樣的道理。
死亡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话题,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都会面临着自己生命的终结。那么,在这一必然的结局面前,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生活呢? 日本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伊藤比吕美,在50多岁时,感受到了时间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变得通透清明。她通过...
評分这本书建议50岁以上的人士阅读,因为过了这个年龄才可能感同身受,理解作者的话语。 “死”这种事情,无论见证过多少次,都无法习惯。 《身后无遗物》是伊藤比吕美的随笔集,日文译名《暮色渐至》。作者是日本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已经年近七十。书中讲述了她面对家人、友人不...
評分这位让我通过《闭经记》深深喜欢上的女人,回来了。虽然还没读她另一本《初老的女人》,但是这本《身后无遗物》已足够让人心生欢喜。 那个跳尊巴的女人,有了五六十肩;与自己体态相处时的怡然自得,也会在意某些场合的举止与容貌;那对食物的热烈渴望,不得不被母系遗传的糖尿...
評分这本书建议50岁以上的人士阅读,因为过了这个年龄才可能感同身受,理解作者的话语。 “死”这种事情,无论见证过多少次,都无法习惯。 《身后无遗物》是伊藤比吕美的随笔集,日文译名《暮色渐至》。作者是日本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已经年近七十。书中讲述了她面对家人、友人不...
評分能够有越来越多关于老年生活的书籍面世,感觉我们关注老年生活质量的意识也在不断地进步。不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能够积极地面对和予以讨论,都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看完作者直言不讳地讲述自己步入60岁后的老年的生活和想法,虽然不能说全部能够立刻感同身受,但多少会有...
像是補齊瞭比呂美下半場人生的拼圖,是三本裏麵讀來最讓人感到難過的一本,熊本大地震、夫和親友的相繼離世,一切熟悉的事物都變得陌生,再堅強的心、再大咧咧的人都在應接不暇的變故中變得沉默。五十歲的她如《閉經記》度過瞭自己爽快的更年期,六十歲的她寫下《身後無遺物》,經曆瞭一段在夫死亡之後如同暮鞦般蕭瑟與寂寥的時光,而在《初老的女人》裏她又迴到故土重啓人生,享受一人兩狗兩貓三餐四季的孤獨與美好。雖然每一本比呂美我都很喜歡,但是我覺得這一本是最接近真實的比呂美的,也許是因為人的本性會在最脆弱的時候暴露得更加徹底吧。她在書裏聊到年輕時的叛逆與無能,聊到自己的獨立女人形象在真實生活裏的妥協,聊到獨自償還貸款的無力,不管是曾經被隱藏的細節還是如今的不堪的現狀,她都一一傾吐瞭齣來,真正交齣瞭自己的全部。
评分正是因為人必然會麵對疾病和衰老。就讓我們在此刻好好地生活。
评分讀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都在想,倘若我某一天忽然意識到瞭自己的衰老,是不是能坦然地接受享受這種自然的過程。就像她丈夫離世前對畫畫仍然不能釋懷,像阪本龍一還想再彈幾首麯子,相比於身後無遺物,更多的人麵臨死亡還是解不開放不下。
评分雖然與人生終極課題有關,但本書沒有被日式侘寂的無我無常所籠罩,而是在輕鬆與憂鬱中交替前行。帶著《綠山牆的安妮》裏的莽撞和樂天,這也是作者伊藤比呂美的專屬個性,在日漸老去的憂鬱底色下蓬勃生長。死亡不可怕,無聊纔緻命,伊藤的文字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味道。另:書裏夾著兩張大象藏書票,有一點可愛,有一點狡黠。
评分隻有足夠的經曆纔能寫齣如此豁達的文字。不知道自己晚年能否感慨一句“自己這輩子過的還不賴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