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龙(1952- ),日本最受欢迎的国民作家之一,曾任日本芥川奖评委(2000-2017)。24岁发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在日本社会引起巨大轰动,被授予第19届群像新人文学奖和第75届芥川奖。出道40多年间,才华横溢,特立独行。不仅出版长短篇小说、随笔评论、书信访谈等逾百部,更是游走于音乐、电影、舞台剧等各类艺术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内容简介】
阿桥和阿菊是两个被生母遗弃在寄物柜里的男婴,他们在孤儿院里度过童年,之后被一对穷困的夫妇收养,又在煤矿废墟里度过少年时代,先后踏进了当时畸形的东京社会。阿桥以其天籁般的嗓音,被包装为流行歌星,彻底迷失了自我。阿菊试图阻止唱片公司老板炒作阿桥的身世,却在媒体制造的混乱中误杀了自己的生母。他在劳动教养中越狱,与女友和狱友远赴太平洋岛礁,去海底寻找毁灭这座肮脏都市的毒药——曼陀罗花。
~
【编辑推荐】
日本文坛才子村上龙二十四岁高调出道文坛四年后创作的小说,风格上延续了青年时期的叛逆不羁,主人公依然是在社会的肮脏与黑暗面前,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永远不知疲倦地奔跑与抵抗。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各地陆续发生多起寄物柜弃婴案,至今依然屡见不鲜。作者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社会问题,塑造了两个性格迥异的幸存婴儿,续写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少年历险。
~
·根据上世纪轰动日本社会的“寄物柜弃婴案”所创作的小说。
·作者超前的思想观念和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令作品经久不衰,在作品发表四十年后(2016年),日本国宝级歌舞剧导演木村信司又将故事搬上了歌舞剧的舞台;
·密闭中的绝望,激发速度和幻想,天才般的杰作!
村上龙是个很暴力的作家 他肯定很享受用文字来刺伤的感觉 其实我不太认为他的书是用来批判和觉醒的 而是剖开最隐秘的腐烂伤口 让你看 化脓的程度 然后什么都不做 尽量真实的 只是给你看
评分非主流大师的寓言 转自10.05.01新京报 文:曾靖皓 提起“非主流”,大家似乎总有一种排斥之意。其实在国外60年代以后,非主流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西方学者将“非主流文化”称之为“亚文化”,是一种相对于主流文化,又能向主流文化转化...
评分之前看过两本他的短篇,终于领略了村上龙的长篇。本来看了简介觉得设定好阴暗,以为是一本读完会很消沉的书,没想到写得很有力量和之想象中很不同。村上龙的写法一直都挺喜欢的,感觉像是一种蒙太奇,把各种元素像化学实验一样混合在一起,然后形成新的东西。用这个东西去表达...
说实话噻,我有点没看懂emmmm。 能感觉到阿菊和阿桥像是一对双生子,他们分别在肉体和精神上寻找自由与未来。但令人绝望的是,无论如何改变,无论如何突破,他们都还是困在寄物柜里,回味着曾经绝望的一刻。 嗐,等我以后重读吧。
评分很难说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村上龙的文字就像充满潮湿的空气粘在鼻腔里,拖着意识一起陷入他腐败的幻想。阿菊和阿桥像电池的两极被拴在一起,是截然相反的彼此留恋彼此排斥又不分彼此的两个男人。透过奇幻的场景和疯狂的对白来控诉这个悲哀的世界,让人压抑又仿佛能触摸真实。
评分第一次看完结尾,太错愕了,心想就这样完了? 可能是对阿桥有偏见,对以他作结有点愤怒。为了确认问题出在哪里,接连翻了两遍结尾部分。原来是自己囫囵吞枣看错了一段内容。真实的意象是,阿菊投下曼陀罗,为阿桥安排观众进场,阿桥逃离精神病院,一路独奏,最后向浑噩的世界报幕。完美。服食了LSD的天才村上龙创造了《The End of the F**king World(Hard Version)》。
评分其实就如同梗概的那样,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但是晦涩黏腻的文字带给读者强烈的晕船感,是很奇妙的阅读体验。仿佛感官被放大了数倍,不适但也流畅。(阿莲莫莲的鳄鱼实惨
评分阿菊和阿桥是两个被丢在寄物柜里的婴儿…在吃完爽姐的瓜之后,才想起早就计划读的这本书。其实,从我本身的生活环境看,被送养并不少见。但从没这么直观地了解她们的生长和现状。村上龙的作品,说是描写弃婴的挣扎与不幸,倒不如说是描写了整个日本30年前社会的灯红酒绿,人性的缺失,特别是上层社会的残暴与冷酷。本书的结尾阿菊抱着一摊白骨,不是别人,正是对自己命运的接受。活着,又怎么会一样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