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亚洲

寻找亚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思想史以及与中日关系、亚洲等现实政治有关的复杂问题研究,致力于推动东亚地区知识分子的深度对话,曾于九十年代与沟口雄三先生共同发起连续六年的“中日知识分子对话”。

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亚洲论述之两难》(2002、2007)、《竹内好的悖论》(2005)、《文学的位置》(2009)、《把握进入历史的瞬间》(2010)、《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2011)、《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2017)、《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2018)等。

出版者:一頁folio |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歌
出品人:一頁folio
页数:3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0-10
价格:7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115436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亚洲 
  • 思想史 
  • 历史 
  • 孙歌 
  • 东亚史 
  • 东亚 
  • 东亚研究 
  • 文化研究相关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编辑推荐】

亚洲是什么?谁的亚洲?我们为什么要寻找亚洲?

一部中国知识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寻找亚洲,也是寻找中国,更是寻找真正多元的认识论。

寻找亚洲,并不仅仅是在抵抗西方霸权的意义上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突破欧洲中心论的约束,重新解释被单一化的历史。

全面梳理关于“亚洲”“亚洲原理”“亚洲主义”的来龙去脉。

东亚和亚洲未来的历史与思想变迁究竟会呈现怎样的图景?

描摹大批思想家的“亚洲”性格:冈仓天心、福泽谕吉、孙中山、李大钊、和辻哲郎、竹内好、宫崎市定、滨下武志、梅棹忠夫、沟口雄三、丸山真男

【内容简介】

亚洲不仅是政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仅是地理空间位置,也是价值判断尺度。亚洲被西方作为他者加以命名的起点、亚洲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亚洲在近代以来不得已接受的西方内在于自身的被殖民过程、亚洲无法以自足的逻辑整合为统一体的现实,这一切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理由。

本书为孙歌教授多年研究东亚和亚洲的思想与现实复杂问题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可以说是记录了孙歌迄今为止“寻找亚洲”的全部过程。从思索亚洲意味着什么,到从东亚的历史与现实中去寻找认识亚洲的方法,再到对跨文化的新的普遍性的寻求,最后落脚对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即亚洲原理的寻找,实实在在是极具原创性的思想锤炼,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创造有别于西方中心论、中国中心观的全新认识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小时候,老师说,我们的地球上有七大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国家所在的地区叫亚洲。从那个时候起,亚洲就在这。它有很多国家,有若干个不同的民族,操着不同的语言,推进着不同的历史。 长大后,在历史和地理课上,各种人物、事件陆续登台,让我逐步对亚洲这片土...  

评分

这本书有利于我们从亚洲的视角去思考亚洲。 孙歌认为,寻找亚洲原理要找的是“不齐之齐”,并不是求同存异,是让“异”本身成为主体,让它对外开放。孙歌举了一个例子,“当我们面对一个印度人的时候,我们要设想自己是个印度人,去理解他们为什么吃饭要用手抓。因为只有这样,...  

评分

- 同事傳來消息說孫歌教授又有新作,說估計我會感興趣。出差期間在書店中碰到此書,也就買下來讀了。 - 六月時剛讀過孫歌這老師的《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那次的經驗不大好。這次也是抱著戰戰競競的心情手開此書。 - 進入內容前,有點想'批評'一下的。幾篇文章應該是寫於不...  

用户评价

评分

稍微啰嗦了点儿,有很多地方仍在荆棘之中

评分

亚洲太复杂,就地理位置而言,相对欧洲,十字军以来对亚洲的了解最多就仅限在小亚细亚。但亚洲还包括了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历史足够悠久。就东亚而言,就已经非常复杂,不仅有中日韩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更有台湾(包括金门),冲绳等等关键地。在亚洲,以点推线,已线推面是不可行的,而是要动态地讨论“东亚”“亚洲”。各位思想家也有自己的着眼点以及所见所闻所想,导致各种思想的碰撞。各国之间还有深深的敌对情绪,还有已内在化的美俄(苏)势力影响。由东亚视角的认识延伸寻找亚洲原理。但好像中国在这方面有所研究和建树的并没有看到,提到早期的就是李大钊和孙中山有所阐述,也是基于当时时代背景和自身立场。概念和思想好多,与我,读得挺吃力,还有好多历史事件,虽然没有篇幅详述,但也的确并不是此书要分解的,所以延伸读物也有了。

评分

孙歌老师用并不学术的语言,表达出相当具有革命性质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对源自欧洲近代霸权政治和霸权思维的反抗,为亚洲原理奠定了“差异才是普遍的”相对主义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普遍性思考方式,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对西方普遍性思想的翻转,通过对普遍性的重新理解,将其界定为个殊者之间的理解媒介,是差异状态下个殊者的开放性自我,真正建立起另外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完成了竹内好等人未竟的事业,利用这个原理,可以进一步推进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创作领域进行阐述,或许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

很早就想读,不过总是没看,这是看的第一本孙歌的书。现在读起来,并没有出现很难理解的地方。学术圈很关心“亚洲”“中国”这样的集合概念,背后大概也还是这种概念被冲击或者被不怀好意地利用。至于为何要寻找亚洲,想象一下为何我们提到“亚洲觉醒”时本能觉得不包括中东、阿富汗这些地区,为何我们提到“东亚”,实际上是指中日韩三国,而几乎不会包括东南亚这些很东方的国家,大概就知道原因呢。“形而下”的普遍性概念很好玩,不是从个体性抽象出来的高高在上的共性,而是与个体性平行,在个体性之间沟通的共性,好像指出了既保留民族又能实现区域和谐的新道路

评分

解放后出生的女学者我愿意叫一声先生的,孙先生算一位。最近自己在香港问题上的反复,以及华为事件,让我一直反思。原来东亚已经有这么多人和我思考过一个问题了,而且非常深入了:什么是真正的亚洲和亚洲价值?它如何在已经内在了的美国价值观以及物质存在的前提下生长出来,并顺便消解西方的伪普世价值,使之真正成为人类思想的财富之一而非利弊兼有的半毒药。我再给孙先生补充一点:其实日本非常强大的内亚研究传统里还有一波通过上溯到蒙古帝国来在中国之外扩大以东亚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企图,杉山正明如此高评蒙古帝国、森部丰如此看重粟特系突厥,并将五代甚至赵宋算作征服王朝,其实都有一点削弱中国大国优势的用心。对白永瑞、白乐晴两位韩国学者肃然起敬,后者对分断的解说很深刻。东亚因为其复杂,只能成为五岳剑派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