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军

骑兵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萨克·巴别尔(1894-1940),犹太裔苏联作家,是苏联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虽然他的一生十分短暂,留下的作品数量也很有限,但是凭借一部《骑兵军》就足以奠定其短篇小说大师的地位,在欧美文坛长盛不衰。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苏] 伊萨克·巴别尔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张冰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4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80655
丛书系列:译文经典(精装本)
图书标签:
  • 俄罗斯文学 
  • 伊萨克·巴别尔 
  • 俄罗斯 
  • 纪实文学 
  • 短篇集 
  • 小说 
  • 文学 
  • 战争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记录战争年代下的真实血泪,

同时代作品中的旷世之作。

-

《骑兵军》是俄国天才作家巴别尔的代表作,创作素材取自于巴别尔26岁时作为战地记者跟随布琼尼统帅苏联红军第一骑兵军进军波兰的行军过程中的战地日记。此次大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骑兵会战,历时三个月,作者在书中用最直接最简练却华丽的语言,通过35篇散记描绘出了在波兰的苏联骑兵军最真实的军旅生活。作为犹太人,他不否认苏联骑兵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作为革命者,他也不避讳苏联哥萨克骑兵犯下的错误。《骑兵军》一经问世便震惊世界,在苏联,先被追捧后被封禁,更为巴别尔带来杀身之祸;在欧美,被同时代的文学家惊叹为旷世之作,为他赢来不朽的声誉。

-

“享有散文难以企及,仿佛只留给诗歌的荣耀。”

——博尔赫斯

“自从巴别尔的第一篇小说译成法语起,我便知道巴别尔,读过他的《骑兵军》,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看了巴别尔的小说之后,我觉得我自己的小说还可以再凝练一些。”

——海明威

“一颗璀璨的明星。”

——厄普代克

“1986年,《欧洲人》杂志选出100位世界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名列第一。”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坟墓里翻出来的好书——《骑兵军》。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大概,那么多赞誉也不过分,的确是少有的强书,强到逢人就想推荐的程度。 文字很美,美到让人想朗诵。场景描写部分极富想象力,甚至华丽,如“风像一只发疯的兔子在枝桠间跳跃着飞掠而过”等。而情节叙述部分则相反,异...  

评分

文学是不是首先应该属于大自然,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描述和回应。一个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多么丰富,他的文学就多么丰富。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归拢地妥妥贴贴的农耕地区(中国)也许只能产生震撼性较低的文学?林立高楼的人造的城市里(现代社会)也许再也不会有那种最高级别的文学? ...  

评分

看骑兵军的人最常引用的就是“这是一群有纪律的野兽”。很显然布琼尼将军和高尔基对这句话是有不同的理解的。布琼尼将军痛骂巴别尔,感到自己的军队受到了侮辱,而高尔基表示巴别尔激起了他对骑兵军战士的热爱和尊敬。 食肉的豺狼虎豹是野兽,食草的牛马也是野兽。就这一点来说...  

评分

虽然《骑兵军》已经知道了很久很久,可是我真正看完它的时间却迟到了2005.5.13的此刻。 巴别尔被高尔基称为“俄罗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博尔赫斯说他用的是“诗一样的语言”,爱伦堡说:“巴别尔不与任何人类似,任何人也无法类似于他”,帕乌斯托夫斯基甚至以膜拜的笔触写了...  

评分

很棒!这个巴别尔是连高尔基也叹为天才的作家,确实不是盖的!文字犀利,短促有力,每篇文章都像兔子尾巴一样短,可是塑造的人物却可以象烈马一样从书里跳出来,厉害!  

用户评价

评分

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因为这样的经历和素材是独一无二的,既可以说是小说,又可以说是战地纪实,俄国内战,对波兰的战争,残酷,随意杀人,粗鄙,但是又敏感,冷峻,让人瑟瑟发抖,革命太可怕了。波兰人应该会痛恨这本书吧。俄罗斯人的名字太难记,翻译也不是很好。

评分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骑兵军》曾在苏联高层军界和文艺界引起剧烈的争论,因为小说内容涉及一段复杂而敏感的历史——苏波战争。巴别尔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用客观的叙述还原了战争残酷的面貌。本书体裁极为特殊,由38篇长短不一的故事组成,相互之间没有连贯的情节,看似松散,实际上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作者通过文本间的不断穿插和独特的写景手法,使故事具有了巨大的感染力,提升了苏维埃早期俄罗斯文学的质量。本书以战地记者柳托夫为核心展开叙述,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他的内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指向了《骑兵军》的深层内涵:革命、战争的意义以及身处其中的人的抉择。作者抛开了简单的善恶二元划分,秉持着旁观者的冷静,用逼真而酷烈的描写质疑违逆人性的行为。

评分

战马用疆绳拖着太过疲惫而在草地上睡着的主人公走了半俄里,为了吃草,他醒来的时候脸被已经草叶划得鲜血直流。

评分

“战争”

评分

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因为这样的经历和素材是独一无二的,既可以说是小说,又可以说是战地纪实,俄国内战,对波兰的战争,残酷,随意杀人,粗鄙,但是又敏感,冷峻,让人瑟瑟发抖,革命太可怕了。波兰人应该会痛恨这本书吧。俄罗斯人的名字太难记,翻译也不是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