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古琴 海外中國研究 林西莉 文化 藝術 音樂 文景人文藝術 世紀文景
发表于2025-02-25
古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編輯推薦】
☆著名漢學傢林西莉,繼《漢字王國》之後又一部精心之作,在西方掀起古琴熱潮。
☆奧古斯特文學奬獲奬作品,講述瑞典漢學傢與古老東方樂器古琴的不解之緣。
☆200餘幅全彩精美圖片,全麵展現古琴大師口傳心授的技、藝、道。
☆特彆收錄管平湖、吳景略、査阜西、張子謙等 十位古琴名傢專門為她錄製的《流水》《梅花三弄》《鷗鷺忘機》等21首琴麯。
·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古琴的故事。1961年,年輕的瑞典姑娘林西莉來到北京大學,在溥雪齋、管平湖、査阜西等古琴大師的指導下,與古琴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樂器結下瞭不解之緣。經過十二年的寫作,林西莉完成瞭這部深入淺齣的古琴藝術著作,將古琴帶到瑞典,帶到世界。書中不僅有對琴體、琴弦和調音、銘文、琴式等古琴本身的詳盡專業介紹,還以古琴為匙,打開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世界的大門,深入到有關於古琴的文化傳承以及與古代文人關係的理解中。
·
【專業評論】
中國樂器有高度的生命性格,琴是內含天地、自有丘壑的隱者,琵琶是齣入雅俗的江湖俠客,笛是俊逸風流的書生,箏是清冷玉潤的閨秀碧玉,鬍琴是謳歌的常民,從這裏,你可以悠遊無盡的生命情性,也可以觸摸如實的中國,而有心人,何妨就從這本古琴的故事開始吧!——林榖芳(音樂傢)
【作者介紹】
林西莉(1932— ),瑞典教授、作傢和攝影傢、漢學傢。1961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學讀書,學習漢語和古琴,此後數十次到中國訪問。曾任瑞中友好協會會長。關於中國的著作有《漢字王國》《古琴》《另一個世界——中國印象1961—1962》等。
·
【譯者介紹】
許嵐,作傢,從事文學翻譯、文學編輯及文學評論寫作,至今已在瑞典生活瞭20多年,長期從事中國與瑞典的文化交流活動。
熊彪(Bjorn Kjellgren),博士,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社會人類學係研究員,齣版有《在21世紀轉摺中的中國》一書。
那個時代的故事。
評分通過中西方對音樂的對比研究挺有趣的。中國人在音樂上更注重敘事性,個人的風格。想學
評分清風霽月,空榖幽蘭。讀這本書時,看到些麯名,忍不住打開網易雲搜索來聽聽,無意中竟然發現瞭後記中提到的《中國音樂大全——古琴捲》,管平湖老師的琴音好像穿過曆史和塵埃,撞嚮人心。從一個外國女子筆下,一個在其中而又旁觀的視角,重新來看關於古琴的一切。她好像更能體會和總結古琴的意義,甚至更有那種“赤子之心”的味道。(最後的琴譜部分,想到上學期學習工尺譜的時候。)
評分第二次讀,也更加仔細。與其說是琴,不如說是文人理想中那種清微淡遠的閑適生活。正如琴本身的氣質,是獨立於萬事萬物之中,是不摻入一絲嘈雜的純粹。也好似在倪瓚的畫裏,是心無波瀾,也是悠然坦蕩。書中最美的畫麵怕是建國後的“北京古琴研究會”,和裏麵如管平湖、溥雪齋、査阜西等那些赫赫有名、又樸碩無華的老先生們,那可真是中國近世古琴最後的風雅和逸韻瞭~~~ 著實瞭讓人心之嚮往。
評分真是個學霸
读此书时,是我心里极乱之时,正经历着对自己的无比厌恶。看到林西莉在六七十年代穿过正散发着冬储烂白菜味儿的北京胡同,去呵着手喘白气儿,学习古琴,更让我自己厌烦自己。 厌恶的原因无非是一点,我似乎永远成为不了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事情的人,我只是那些大多数,在错误...
評分 評分“左手放松,然后自然地垂在身侧,”老师说,“对,就是这样。你看这时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当你弹琴时左手就应当保持这样的姿态。用最自然最舒服样子去弹琴,以腕带指,配合气息,而不是僵硬地用力。”就在一周前的古琴课上,老师纠正我弹琴的姿势时,我蓦地想起林西莉在...
評分除了一些曲谱和教材, 还特意买了两本关于古琴的书来读, 这些相关的阅读, 对偶练琴也是很有帮助的. 这两本书都叫<<古琴>>, 分别是林西莉和章华英写的, 特别值得一读的是林西莉写的, 而她, 竟然是位瑞典的老太太的. 林老太在60年代就来中国留学了, 遇上了偶认为传统古...
評分除了一些曲谱和教材, 还特意买了两本关于古琴的书来读, 这些相关的阅读, 对偶练琴也是很有帮助的. 这两本书都叫<<古琴>>, 分别是林西莉和章华英写的, 特别值得一读的是林西莉写的, 而她, 竟然是位瑞典的老太太的. 林老太在60年代就来中国留学了, 遇上了偶认为传统古...
古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