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麦克尼尔,专栏作家、记者,在科学与文化边缘游走的“刀锋战士”。多年来担任美国知名科技杂志《连线》的专栏作家,并为《洛杉矶时代杂志》《太平洋标准》等多家媒体供稿。
“当你经历了焦虑的青春期、自我发现的大学时期、朝九晚五的职业生涯、欢乐的退休时光之后,你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就是变成蛆虫的乐园。”
-
★昆虫的世界光怪陆离、趣味横生。4亿年来,这些“小怪兽”影响、推动、操纵着我们的世界,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世界的角角落落,有很多人在与昆虫为伍 。他们是日本的甲壳虫达人、释放抗寨卡病毒蚊子的巴西怪咖、希腊小岛上的养蜂人,以及用昆虫作为法庭证据的鉴定专家……
-
★昆虫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人类也在它们的繁衍和进化中留下了烙印。我们的历史如何与它们紧密相关,我们应如何与它们相处,是这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
★10则爱虫、养虫之人的有趣逸事,揭秘“生态巨头”的大功用。
**************
【媒体评论】
《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自然》《科学杂志》《图书馆杂志》《书单》《出版人周刊》等媒体推荐好评!
★这本书值得一读,发人深思。麦克尼尔用易读的语言向读者解释了科学和自然的奥秘,他在这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华尔街日报》
-
★每天对着虫子工作,需要对恐怖、可怕的感觉有极强的容忍度。这本书告诉你,如果你勇往无前,昆虫世界的大门将向你敞开。——《华盛顿邮报》
-
★麦克尼尔是一个聪明且学识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领略昆虫的奇观。——《自然》
-
★趣味横生……麦克尼尔对昆虫的热情可以感染每一位读者。——《科学杂志》
-
★如果你想从另一个角度欣赏恐怖的爬虫,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图书馆杂志》
-
★一次愉快而重要的洗礼……麦克尼尔热情地审视了昆虫世界。——《书单》
-
★麦克尼尔使科学的阐述充满了乐趣,他提醒我们这类奇怪的生物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们应该受到赞美。——《出版人周刊》
-
★作者笔下的昆虫世界既恐怖又美丽,既可怕又美好。——潘妮‧拉古德,著有《拿破仑的纽扣》
英文名是 Bugged: the insects who rule the world and the people obsessed with them,就这么笼统地翻译成了《昆虫传》,有点亏——人被虫恼的意思丢了。书里谈的多是昆虫与人的故事,并不是描写各种虫子的特性,所以看内容会觉得有点与书名不符的感觉。弱弱地说,甚至会有人...
评分地球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时间复利作用,自然进化出来的动植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有种难以言说的奇妙。而占据动物王国75%的生物——昆虫,更是每个都有每个的妙处。 这本《昆虫传》,从10个角度出发,讲昆虫世界,昆虫经济,吃昆虫、玩昆虫、杀昆虫、救昆虫,等等人与昆虫的故事。 ...
评分老实说我不喜欢虫子,我也接受不了把虫子将来当主食,但我承认虫子们对我们很重要,无论是现实还是未来。 我对书中絮絮叼叨的讲述方式很不喜欢,之前有类似的一本科普类书《深海》,是差不多的风格,我真的只对科普的内容感兴趣,对作者在了解这些知识过程中是坐在哪儿,喝了什...
评分 评分虽然全世界的昆虫种类超过了100多万种,把细菌、真菌、病毒都包括在内,昆虫数量在所有生物种类占比超过50%,堪称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虽然身边最常见的昆虫,比如蚂蚁、蜻蜓、蝴蝶、蜜蜂、苍蝇、蚊子、蝗虫、蟋蟀等,确实熟之又熟,但昆...
硬猎奇读物,致谢里居然提到了被安利《瑞克和莫蒂》……
评分以为是单纯介绍虫子的百科书,万万没想到是介绍跟虫子有关的奇人轶事!竟然这么有意思!我本身很怕虫子,但是这本书写得好有意思,什么昆虫精品店,还有风味昆虫料理! 1885年有人写了本书叫《何不食昆虫》,作者认为,昆虫吃我们的菜,农民却要挨饿,这可不行,你吃菜 我就把你吃掉………… 只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昆虫学虽然小众,烦但这些爱昆虫的人缺各有各的有意思事儿~~~
评分封面很好看,内容真的也很有趣,很有三联新知文库的影子,详细的写在长评里面了。
评分硬猎奇读物,致谢里居然提到了被安利《瑞克和莫蒂》……
评分页脚很强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