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1926— ),德国当代最杰出作家之一,与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齐名,受欢迎程度更胜前两者。曾获“不来梅文学奖”、“歌德文学奖”和“德国书业和平奖”等。他的成名作《德语课》(1968)名列世界50大小说,是德国中学生的指定读物、每本德国文学史认定必读的经典。近期著作有《少年与沉默之海》(1999)与《失物招领处》(2003)等。
二十四岁的亨利·内夫,不想在家族企业里寻找他的人生,宁可在铁路局的失物招领处工作。再没有任何地方,会让人看到如此多的懊悔、忧心和自责。亨利用富有创意的方式,要失主证明失物的确是他们的:他充当肉靶让杂耍者表演飞刀特技、与丢了剧本的女演员对戏、请小女孩吹着她们之前在火车上吹的笛曲……
这位游戏人间的富家公子,在人生驿站的停泊处,为别人寻找失物,因而找到了自己。
“失去”和“拥有”始终在人生的驿站进出,有人失而复得,有人懊悔终生。《失物招领处》就在生命的摆荡之间铺陈开来。
买德语课时候看到的推荐,被那个大大的fundbüro迷住了,又瞄到是同一个作者写的,就默默记下来了。 在城际和地铁上读完了的书。封面上写着【我已习惯了不为丢失的东西难过太久,毕竟大多数的东西都是可以替代的,不是吗?】却让人暗暗的觉得,可能到最后,在失物招领处丢失的...
评分“到了現在,你也該停止訝異了。不過,你會的,有一天一定會的。” 可以持續訝異嗎? “老天,”亨利說,“怎麼會把這種東西忘記呢?” 亨利看著牠,難以理解地搖頭說:“怎麼能把一隻鳥忘記,忘在牠的籠子里?” 訝異可以停止嗎? “我也會這麼問,”哈姆斯說,“十五年...
评分我总是很难丢弃很久不用的东西,不再更新的博客,过时的衣物,高中时代的剪报等等。有时候我还会去看自己以前的博客,看上面的留言,给过去的自己。在这个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的今天,假装遗忘从前丢失的东西变得很正常。所以,当我看到书的封面上写着:我已习惯不为丢失的东西...
评分好像没有看过德国作家的书,这本真的很棒很棒!尤其是这样一位世纪老人在2003年写的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也很喜欢亨利这个人物,那个博士我也很喜欢,故事的结尾为也很好,两天内看完了这本书,很舒服,两次我都提心吊胆,都是在遇到摩托党的时刻,只有那是你对书中主人公牵...
评分家族的财富和权势带给他自由选择生活的机会,常人看来羡慕不已,但对于他来说,不过多余。 他厌恶权利并不乐于管理别人,所以,放弃了大好的仕途来到了看似平静如潭的铁路失物招领处,但最后,他还是不得不接受被别人高看而且授予权利的结局,虽然他连带着对“升迁”这样的词汇...
被梁文道的书评诳进来的,结果发现是一篇主旨不明意义不清的小说,谈不上好看也谈不上难看。同样的题目哪怕让我来写,我也能写得更有意思一些。小说就该写得有趣,哪怕内容很痛苦很绝望,否则就不要写小说。
评分不痛不痒
评分「我已习惯不为遗失的东西难过太久,毕竟大多数的东西都是可以替代的,不是吗?」「不,不是所有东西都能被替代的,绝不是所有东西,总有一天您会明白的」——这大概就是失物招领处的意义。私自地觉得整本书如果把主人公亨利与失主打交道的描写篇幅扩大,让我看到亨利用更多独特的方式让失主证明失物就是他的,我想我会更喜欢这本书。最后,这本叙述缓慢情绪平和的书,真是很适合读在秋天。
评分被梁文道的书评诳进来的,结果发现是一篇主旨不明意义不清的小说,谈不上好看也谈不上难看。同样的题目哪怕让我来写,我也能写得更有意思一些。小说就该写得有趣,哪怕内容很痛苦很绝望,否则就不要写小说。
评分德国的小说看了几本 怎么觉得都那么沉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