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尔德1944年生于德国,1967年毕业于瑞士弗里堡大学,1970年起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任职。主要作品有《土星之环》、《移民》和《奥斯特利茨》等。
奥斯特利茨,伦敦一艺术学院讲师,因改名之故,开始了对自己身世的追问。伴随着他对“自己到底是谁”的探寻,那段德国黑暗期的画面一幅幅展现,从古代日耳曼英雄到纳粹帝国对期的各类要员,从高层政治人物到底层市民百姓,从图书馆到地铁站,从安特卫普到柏林……作者以冷静寂寞的笔调,重现德国悲剧,以他独特的方式与历史相遇。该书为塞巴尔德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塞巴尔德创作命题与特色,2002年获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2009年因其经典性被英国文学网站评为新千年最佳小说。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之言与其说是对诗的宣判,莫不如说是对人祸的自惭形秽,一种幸存者或局外人面对死难时对生的惭愧,纵使他后来改口承认诗作为表达的合法性(如受刑者尖叫的合法性),但仍然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而诗不仅仅是一种主观的表达,也需要是一...
评分若我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你会不会,依旧如此,牵我双手,倾世温柔。 2、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3、酌酒独饮空凭祭,一盏相思人入画。凭栏望江听流水,何人伴我数落花? 4、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上,我可曾见过你 ...
评分 评分 评分果然长句才是写法的正道。在文笔上唯一能够与拉什迪的《羞耻》匹敌的,暂时就只见到这本《奥斯特利茨》了。
评分译者好像不太熟悉法兰克福批判传统
评分一部自成一格的小说,由讲述和转述嵌套而成的“诉说链”,一路贯穿到底,轻而易举地就摆脱了文学中那个无形的引力场,这个引力场由人物、情节、连贯性等元素所构成,有着诸多默会的规则。《奥斯特利茨》是绵长的,也是发散的,解开身份之谜看似主线,但并不会占据我们意识的中心,被记住的同样还有许多关于城市空间、人群、建筑史、博物学、时间、遗忘和记忆等话题的绝妙见解。
评分无法用语言形容只能去读
评分这是我读过的最乏味和僵冷的小说,但它却揭示了世界“本身”的乏味和僵冷!这个是对读者智慧和思想深度的挑战,阅读过程中有世界观崩解的危险~可是它又那么地让你着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