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菊隐(1898~1989),湖南长沙人。就读长沙明德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一度担任长沙《女权日报》编辑,次年起为上海《时报》“余兴”栏撰稿,同时还为上海各大报撰写地方通讯。民国5年(1916年)一度任《湖南民报》编辑,撰写时事述评;不久辞职接办《湖南新报》,任总编辑。民国7年(1918年)参加《湖南日报》编辑工作。民国8年(1919年)以湖南报界联合会代表资格,参加湖南人民的驱张(敬尧)运动。民国9年(1920年)受聘上海《新闻报》驻湘特约通讯员,撰写长沙特约通讯。民国16年(1927年)任《武汉民报》代理总编辑兼上海《新闻报》驻汉口记者。民国17年(1928年)起,担任《新闻报》旅行记者、战地记者,驻汉口特派记者。民国23年(1934年)赴南京与许彦飞合办《华报》,同时为《新闻报》撰写专栏文章。民国25年(1936年)移居上海,参加《新闻报》编辑工作,还担任《晓报》主编和严独鹤主持的《新闻夜报》助编。民国30年(1941年)后退出《新闻报》,除为京、沪大报撰稿外,以主要精力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著有《菊隐丛谈》、《孤岛见闻》、《袁世凯演义》、《蒋百里先生传》、《筹安会六君子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记者生活三十年》等。
本书叙述的是1912年至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书中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国内各派系军阀矛盾倾轧,连年混战,演变分化的政治斗争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北洋军阀祸国殃民的罪恶。作者陶菊隐先生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情况比较熟悉。他写的这本书材料较为丰富,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果这本书写得太平淡了,不过想想那个年代,他又能怎么写?老头很机灵啊,我看过他的自传,他居然上海文史馆馆员一直活到90年代居然没整人没挨整,奇迹啊。老头肯定知道毛的底细,居然守口如瓶,而且早早地41年就收山了,啥也不写了,文汇报继续送钱让他写他都不写了,真乖。 ...
评分我现在读的是三联书店的版本,不知道有没有删改过。不管有没有删改,作者的立场实在太明显了,前两章读下来跟历史教科书是一个味道。一翻此书的出版时间,1957年,难怪。 有介绍说堪比《光荣与梦想》,我看差得远,尤其是民国百年的今天读这本书,更是味同嚼蜡。
评分这是一套购买多年的书,当时不知是中了那个书评推荐的邪了。以为是当年”著名记者“的大作就买了送给老爹当休闲读物的。估计与那本《文武北洋》是同一个时期吧。 最近费了十几个小时大致看了一过,有以下一些小小感觉: 一、描写历史的著作,和历史本身一样,也是有个”新鲜度...
评分一派胡言,枉议国事,枉评人非,不值一读.很难想象作者这种文字水平,历史观点能在民国时期当个合格的记者
评分两年前的这个秋天买下的这部书,直到今年7月15日开始阅读,直到9月30日完成。历时一个半月。 当我阅读的过程中,首先涌起的便是对作者陶菊隐先生的敬佩之情,这洋洋140万字,长达八十三个章节,无论其中任何一章一节,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得知,尽管身为民国时的记者有诸多...
可以当史料用吧
评分拿现代人的说法,陶先生的文字让我觉得带有点激进和愤慨色彩。
评分大记者,很不错了。与北洋军阀史。各有千秋。 两本最好的军阀史
评分大记者,很不错了。与北洋军阀史。各有千秋。 两本最好的军阀史
评分红补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