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
生於一九二八年,原名馮鍾璞,著名哲學傢馮友蘭之女,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係,退休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既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淵源,又得外國文化長期薰陶,她的作品蘊含著東方傳統哲學文化和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相結閤的精神內涵,具有獨特的藝術氣質和高雅格調。
作品有小說《紅豆》、《魯魯》、《三生石》等,童話《尋月記》、《花的話》、《總鰭魚的故事》等,散文《西湖漫筆》、《紫藤蘿瀑布》、《哭小弟》、《花朝節的紀念》、《三鬆堂斷憶》等。由《南渡記》、《東藏記》、《西徵記》、《北歸記》、《接引葫蘆》組成的多捲本長篇小說《野葫蘆引》,是宗璞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宗璞的作品曾獲得茅盾文學獎及全國優秀小說獎、優秀童話獎、優秀散文集獎等各種獎項,部分作品已有英、法、西、捷剋等譯本。
本書是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的壓捲之作,可獨立成篇。
《北歸記》圍繞抗戰勝利後,明侖大學重新遷迴北平而展開。多年離亂,經歷南渡、東藏、西徵,盼望已久的和平生活終於到來,離別北平多年的孟樾一傢和明侖大學的教授們,滿懷對和平的熱愛,投入教育和傢園的重建。
《接引葫蘆》接續《北歸記》,講述二十世紀下半葉的政治運動和社會變遷中,中國知識分子的選擇與命運,改造與堅守。
最后一本的结尾真好! 北归记相比前面已经没有民族和个人生死存亡关头的各种激烈情绪了,但平静的生活下仍有暗潮涌动。新生活的开始,需要思考并选择的时候更多一些。 终于看完了漫长的野葫芦引。有些不舍得离开这些陪伴我这么长时间的人物,但想到还有接引葫芦就感到很安慰。 ...
評分随便在图书馆找了本《北归记》,读完后才知是《野葫芦引》四部曲中的最后一卷。《野葫芦引》讲述了抗战时期一群大学知识分子跟随学校南迁北归的故事(历史背景是西南联大迁往昆明事件),分为四卷《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宗璞先生撰写最后一部《北归...
評分随便在图书馆找了本《北归记》,读完后才知是《野葫芦引》四部曲中的最后一卷。《野葫芦引》讲述了抗战时期一群大学知识分子跟随学校南迁北归的故事(历史背景是西南联大迁往昆明事件),分为四卷《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宗璞先生撰写最后一部《北归...
評分随便在图书馆找了本《北归记》,读完后才知是《野葫芦引》四部曲中的最后一卷。《野葫芦引》讲述了抗战时期一群大学知识分子跟随学校南迁北归的故事(历史背景是西南联大迁往昆明事件),分为四卷《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宗璞先生撰写最后一部《北归...
評分随便在图书馆找了本《北归记》,读完后才知是《野葫芦引》四部曲中的最后一卷。《野葫芦引》讲述了抗战时期一群大学知识分子跟随学校南迁北归的故事(历史背景是西南联大迁往昆明事件),分为四卷《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宗璞先生撰写最后一部《北归...
等瞭六年的書呀,想知道結局,就算看到短評說壓抑也想看完
评分想把之前網上所有對復聯,GOT,TBBT的溢美之辭都送給這部書和宗璞先生,感謝這麼多年的陪伴!
评分從第一捲齣版,到末捲《接引葫蘆》問世,從六十歲寫到九十歲,整整三十年,嘔心瀝血之作,感佩之至! 宗璞先生九十之年,完成煌煌大作,本為可喜可賀之事,遺憾的是末捲不能呈現在大陸讀者麵前。正如其在全書後記中所說,“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在十字路口奮鬥。一直以為進步瞭,其實是繞瞭一個圈,又走到和原地很近的一個地方。也許,升高瞭一點,大概是螺鏇式上升前進吧。需要奮鬥的事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 衛葑和蕭子蔚的死,太慘烈瞭,不禁想起《亮劍》裏田雨的死,極殘酷。
评分“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评分斷斷續續,終於在齣差的深夜讀完。如鯁在喉,揮之不去。如果說北歸記是終於可以完整描繪瞭抗戰+內戰的壯氣磅礴,那麼最後一篇接引葫蘆,就是不得不說的人性泯滅與世態悲涼。雖然已經過去瞭幾十年,細想現在的百態,很難說沒有關聯,恐怕還需要幾代人的時間,纔可以慢慢將那些最醜陋的非人性影響慢慢消解和淡化。嘔心之作,嚮宗老緻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