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德若篇》是柏拉图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以斐德若和苏格拉底的对话为主要线索,以莱什阿斯和苏格拉底作的三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为讨论中心。阐述了柏拉图对修辞术的看法。文章中涉及对爱情的讨论渗透了柏拉图对爱情的理解。
我认为,古希腊的语音中心主义是对文字的恐惧,但是从历史来看语音中心主义终究败给了文字,因为文字有强大的潜能。两者在不同情况下其实各有各的优势:语音适合少数人,文字适合多数人。语音是在场的,活的(可变化、可回应),短暂的,精英的,只讲给信任的熟人,而且是对神的...
评分我认为,古希腊的语音中心主义是对文字的恐惧,但是从历史来看语音中心主义终究败给了文字,因为文字有强大的潜能。两者在不同情况下其实各有各的优势:语音适合少数人,文字适合多数人。语音是在场的,活的(可变化、可回应),短暂的,精英的,只讲给信任的熟人,而且是对神的...
评分我认为,古希腊的语音中心主义是对文字的恐惧,但是从历史来看语音中心主义终究败给了文字,因为文字有强大的潜能。两者在不同情况下其实各有各的优势:语音适合少数人,文字适合多数人。语音是在场的,活的(可变化、可回应),短暂的,精英的,只讲给信任的熟人,而且是对神的...
评分我认为,古希腊的语音中心主义是对文字的恐惧,但是从历史来看语音中心主义终究败给了文字,因为文字有强大的潜能。两者在不同情况下其实各有各的优势:语音适合少数人,文字适合多数人。语音是在场的,活的(可变化、可回应),短暂的,精英的,只讲给信任的熟人,而且是对神的...
评分我认为,古希腊的语音中心主义是对文字的恐惧,但是从历史来看语音中心主义终究败给了文字,因为文字有强大的潜能。两者在不同情况下其实各有各的优势:语音适合少数人,文字适合多数人。语音是在场的,活的(可变化、可回应),短暂的,精英的,只讲给信任的熟人,而且是对神的...
关于爱欲、修辞术、以及比修辞术更加元层次的文字的探讨。爱欲这点基本上和他关于理念以及灵魂的理论交织在一起了。而且爱欲作为两个人之间的交流行动,又和修辞术——关系到听众和使用者双方的交流行为本质有一定的重叠,发现正好又被扯向教育问题,爱、修辞、著书都能还原到一个教育上去,教育是什么?对于柏来说,当然是对于灵魂的培育,而灵魂具体如何行动,又和真理紧密相连,指向一个人是应当如何生活的,最好的生活对应最高层次的爱以及知识,这些都是《理想国》着重探讨的问题。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还是柏对于文字的探讨:书写的文字被放在较低层,因为基本上以读者为主导,而很难达到一个交流的效果。但哲学的文字不同,私以为是因为要和作者思维对接才能完全理解不被拒之在门外,不然读了也是白读,哲学文字本身就要求一个与其对接的心灵。
评分西哲#5
评分两种传统的形状
评分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就“有爱情的人和没爱情的人哪一个更值得颂扬”这个话题驳斥诡辩术并阐发他的理性范式及引申出来的修辞术,即分析与综合,一和多,文章在结构上部分要与整体相合,要有明晰的定义,强调真善美。希腊时下的诡辩家以似是而非的论调强词夺理,用华美的词藻蒙蔽众人,而苏格拉底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真理,认为修辞术除了上述要素之外,还要能考察到受众的心理类型,找到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体式,在下定义之后,还要对事物进行分类。他所认为的理式,就是这世界的本质,最高的理式就是真善美,万物都是它的摹本,辩证术要有这样的认知,同时他认为文章不如口述那样深入人心。
评分夏日,苏格拉底与美少年相约城外,赤脚从水中走过,躺在梧桐树下荫凉的草地,开始对谈。论爱情,论修辞,论诡辩,与苏格拉底的“理式”论一以贯之。苏格拉底引用图提造字的神话有趣,文字的发明使得人们从此记忆力退化。美中不足,没有页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