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齣版社1960年聯閤齣版的版本翻譯。
對市民來說,他們的城市意味著什麼?為使城市形象生動難忘,城市設計者應做些什麼?
為迴答這些問題,林奇對洛杉磯、波士頓和澤西城市民的一些體驗作瞭研究,依據在現場的調查和訪問中取得的大量資料進行文化、藝術、人類學和心理學等方麵的分析,從而建立瞭一個新的標準——形象性(Imageability),並且闡述瞭它對於城市的新建和改造所譴責的價值。
本譯本是林奇THE IMAGE OF THE CITY 一書在中國大陸的首個中譯。收入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建築師叢書”。
該譯文由項秉仁(現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譯齣,原載於《建築師》叢刊第19~22期,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90年重新整理齣版瞭這冊單行本。
該版隻印行2310冊,故很少有人知道。
其实我最早接触到所谓的城市设计就是从这一本书里面看到的,人们所理解的城市更多的是一种片段,而不是整体合理的功能
評分林奇于半个世纪前,在基于对3个美国城市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城市意象的组成。他们的方法基于严谨的实践和调查分析,是现在国内许多论文值得效仿的,这是一种名为“真实”的价值。 姑且不论这本书的翻译水平,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这本50多年前撰写的书籍比现在许许多多...
評分chapter1从人对城市的印象去理解城市的出发点很有见地,关于“印象”的论述也很有意思; chapter2研究方法大致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不了解这三个城市的读者来说,实在无法深读; chapter3对于本章中关于三个城市五个要素的难成体系的零零碎碎的评论,浮躁的我逐渐失去了阅读的耐...
評分你可以把这本书认为是在对侠义上城市规划的讨论,讨论的范围包括:如何营造城市中的景观的形态,以期在城市居民以及来访者心中形成尽可能强烈的形态和模式。 本书中,作者把一个城市景观的可读性+可意象性作为评判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标准。当然若干年后,作者也认识到仅仅注重...
評分林奇于半个世纪前,在基于对3个美国城市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城市意象的组成。他们的方法基于严谨的实践和调查分析,是现在国内许多论文值得效仿的,这是一种名为“真实”的价值。 姑且不论这本书的翻译水平,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这本50多年前撰写的书籍比现在许许多多...
這就是傳說中的經典咩?好尷尬呀!
评分非常棒的城市分析實驗和方法,不同於其他書就形態談形態或者談城市背後政治經濟運作機製,這本書著眼於“形態”(也就是設計師關注的可操作的東西)調查,對於設計有一定的藉鑒意義。雖然這是20世紀5、60年代的研究,但是個人認為放到2019年今天也毫不過時 有人評價說翻譯不好我再去找彆的讀一下
评分實證、訪談、圖例等多種研究方法下探討城市印象的構成部分,我們該如何創造一個更驚人愉悅的城市空間。把我們習以為常的感受用科學理論剖析,中間提到中國人發明指南針就是為瞭造房子,太過於神聖的地方每小片土地都有傳說,也就讓人們失去瞭重新闡釋的欲望,這裏的人們往往不願意改變,失去創造力。
评分法文版的
评分引發對於城市的思考,開始迴想自己對於城市的會議,哪些是模糊片段,哪些是城市的標誌性建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