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与人生

人心与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漱溟(1893—1988)

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

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参与创建民盟促进国共团结抗敌,后又为和平建国参与国共和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

一生用心于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中国往何处去?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梁漱溟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0
价格:5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51543
丛书系列:梁漱溟作品集
图书标签:
  • ***世纪文景*** 
  • 梁漱溟 
  • 哲学 
  • 伦理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纪念梁漱溟先生辞世三十载

沟通古今东西之学术,当代人学的开拓之作

人心为何终须创造与奋进?人生如何臻乎自在?

-----------------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最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最长,思虑最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最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最大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

在近代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世,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

——艾恺

梁氏可谓用其毕生心血撰写这部著作。如果没有饱经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和诸多挫折的丰富人生阅历,他就写不出这部以人生之学为主题的著作,至少内容的精彩和厚重不会像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书。

——欧阳哲生

愈至晚境,所获的时代纵深愈为广大,从而,屏蔽外骛,心思凝敛,致意于最深处,原属必然。

——许章润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小满 08.5.16 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和一个人很熟,非常熟,于是我们以为对他很了解,就这样一直过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他偶然流露出了他的真实想法,这时我们才发现,他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好像从来不曾熟悉过一样。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感觉。熟悉...  

评分

1 梁漱溟,中国“最后的儒家”大师。但知道他的名字,却是读大学的时候了。 大学以前,家资有限,除了买的教科书之外,并无其他读物。而作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对头”,梁漱溟是不会出现在教科书里的。 大学时,在图书馆里乱翻书,读到一篇文章。里边好像提到,说梁漱溟曾跟...  

评分

"一篇读罢头飞雪" ——从《梁漱溟年谱》看《人心与人生》的写作历程 2003年,是现代中国两个历史名人诞辰110年的纪念年。一个是1893年12月26日生日的世纪伟人毛泽东,缅怀声势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另一个是同年9月9日生日的梁漱溟,除去其家乡广西出版了他的一部《年谱...  

评分

一本书在我当下看来顶好,或是另外开了一片未有过的心思,有个直接的反应——我会读不下去。并不是读不通读不懂的读不下去,而是,句句读来即便不是醍醐灌顶,也常常豁然开朗。一种新的想法、论断如同一片新的天地,常会让人惊艳之余有不敢当真、想要冷静一下的感觉。于是乎,...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谈论人心的主动性、灵活性与计划性,主动性来自宋儒,灵活性和计划性源出辩证法,余则在当时或为疏浚思想,现今则多已为常识且多浅薄。

评分

谈论人心的主动性、灵活性与计划性,主动性来自宋儒,灵活性和计划性源出辩证法,余则在当时或为疏浚思想,现今则多已为常识且多浅薄。

评分

谈论人心的主动性、灵活性与计划性,主动性来自宋儒,灵活性和计划性源出辩证法,余则在当时或为疏浚思想,现今则多已为常识且多浅薄。

评分

梁先生最看重的一本书,回答最根本的人心和人生的问题,其实不易读,很多地方抽象而枯燥,不易理解,第一次读,像挖宝一样,囫囵而下,很多嚼不透,但也多有启发,尤其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很多是我此前未曾考虑过的。关于人生的三个问题,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的问题,以何种态度去思考面对?礼仪制度何以发生效用?主要源自三力:理智出于利害得失的利力、理性出于公平及舆情的理力,强霸以服从的强力,三力之外的惰性之力等,利、理、力的角度还可以思考很多事物,有意思。任一事物的产生源于主观需要和客观可能性条件的结合,理想需合乎实际。梁先生对孔孟儒家文化,惜其早熟,生不逢时,这也是孔子最终成为教育家而非政治家的原因,认识这一点,实在是明达了。生命,超越图存和繁衍之外,追求自由向上的人生,从隔到通,走向自由开阔,以此自勉。

评分

谈论人心的主动性、灵活性与计划性,主动性来自宋儒,灵活性和计划性源出辩证法,余则在当时或为疏浚思想,现今则多已为常识且多浅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