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保宁(Bảo Ninh 1952—)
小说家,原名黄幼方,生于越南义安省,主要作品有《战争哀歌》《摩托车时代》《凌晨的河内》等。《战争哀歌》(1987年初次出版时名为《爱情的不幸》)是其最著名作品,被译成英、日、韩、波斯文等18种文字出版发行。1993年在美国出版 ,引起世界反响,成为当今美国许多高校文史哲研究生必读书目之一。小说曾获1994年英国《独立报》最佳外国小说奖,2011年保宁获得日本第十六届“日经亚洲奖”,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译者】夏露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副教授,翻译并发表了大量越南现当代短篇小说、诗歌。
在线阅读本书
Winner of The Independent Foreign Fiction Award, this “hauntingly beautiful novel, written by a North Vietnamese Army veteran, manages to humanize completely a people who up until now have usually been cast as robotic fanatics.” — Sunday Times
10/04/2005 周二 去图书馆借书时,不喜目标明确,直奔主题,宁愿游荡,偶然得之。由此日渐形成两怪习惯:一,若书作汗牛充栋状,无从下手,先从桌上别人舍弃的翻起,常可见行家留下的好书。在Iowa大学图书馆,因此发现的最有价值的小书是“Blood and Soap”,一位越南裔诗人Li...
评分不同于一般的战争小说,《战争哀歌》并未采取传统的写作手法。小说的结构是套嵌式的。第一层是小说主人公阿坚在战后以“作家”身份,不断回忆、创作故事,整体行文非常像某个患有战后PTSD士兵的凌乱梦呓,在记忆匣子随机抽取片段,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它没有通过跌宕起伏的情...
评分 评分多视角、碎片化是忏悔时的手足无措式真诚。那些记忆凄美而可怖,they drive Kien into sublime and deep sorrow, but also guide him to the fact of life,可以说是与人世残酷的最终和解。关于北越之可鄙不赘述
评分战争和暴力给人类带来的创伤,是无法用纯粹的历史文本来表达出来,往往只有借助小说来体会。
评分Losses can be made good ,damage can be repaired and wounds will heal in time .But the psychological scars of the war will remain forever.
评分哎。。。。
评分恨越战=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