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老舍著作丰厚,题材多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剧本《龙须沟》、《茶馆》等,另有多部短篇小说集和散文作品。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老舍散文》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六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早闻舍老头儿文风幽默,便找来他的散文读。果真,《旅行》的第一篇就把我逗乐了。后来又“听”他絮絮叨叨了几篇,讲英国人讲房东太太讲学生,大凡他碰上的人儿,他都要写上一番。大底在异国他乡,甚感无趣,便用熟悉的乡文来派遣寂寞。 他笔下的事物都好可爱,有对影自赏的水...
评分最近在读老舍,可能是被应试教育荼毒的缘故,对于考卷上频繁出现的人物有莫名却长久的排斥感,但最近开始有了改观,对这位从小就知道的“人民艺术家”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情,起因是前阵子看画展时偶遇老舍展,看到一副年轻女孩油画,查看了来源小说,瞬间就被他拙朴的文字迷住...
评分他就是我心中中国文人的典范 一身傲骨 博学 豁达 幽默。。。。 他写北京 济南 脉脉温情 他写母亲 朋友 情真意切 他写他的孩子他的猫 他的家庭生活 看的不停乐呵 他熬过日本人飞机的轰炸 他穷时戒肉戒烟戒茶 他都挺过去了 怎么也无法想象 他最终自...
评分老舍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 老舍的幽默悲观和林徽因的诗意,是什么使两人文章不同? 老舍读书只读有意思的,还不做评论,只自己心里有想法。胡适读书却要求证,要研究出来真知。是什么使两人这么不同? 老舍的文章翻译成外文就少了北京的幽默,即使国内其他地方的人也少读懂这种...
评分大约一年前的一个百无聊赖的日子,中午吃罢饭,我随手拿起一本杂志半躺在床上打发时光。说实话,我并没有期待能有些什么收获,只想借看书进入梦乡。一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她那么看过我》我就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了起来。 “人是为明天而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
着实喜欢老舍先生的文字,如此率真的纯粹的文字真是让我爱不释手。虽然都只是点点滴滴,虽然好多篇章都简直是最为琐碎最为不足为道的流水账甚至应付式的语言,但那种真性情,那样质朴却真实无比的笔触,那样温馨而暖人的感情实在是让我为之动容。我总觉得文字宜朴实,而老舍先生的文则算是最好的模板了。朴实之中更见其真情,朴实之中更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朴实之中更见其音容笑貌。当然,老舍先生的文章的确太具地域色彩了,处处可见北方以及帝都的影子,也算得上是“帝都之心”了,加之如此生活化的语言,亦足见老舍先生的的确确是人民艺术家了。就算是再为无趣的话题,到了老舍先生的笔下,经他一番润色,也会别有一番风味,更显其老舍似的魅力,文字的力量可见一斑,如此大家的魅力又可见一斑。
评分不知道为啥,也许是人民艺术家的名头太响亮?也许是走向湖心的脚步太沉重?或者骆驼祥子的简介太深沉?当然照片也有功劳,老舍先生不造啥时候在我心中建起了个正襟危坐蹙眉沉思忧国忧民的形象。待通读先生的散文,简直可爱炸了好嘛,文字里边那个聪明劲儿直往外蹦,幽默是一种天赋啊
评分经典
评分最喜欢他一边夸花生一边批评瓜子是劳民伤财布尔乔亚 还有一写鸽子就停不下来完全老小孩的样子 实在是太可爱了
评分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来准备给他的,因为一场文化大革命他投湖自尽,后来才给了川端康成。哲学的意义在于教导人如何优雅的对待苦难,然而许多人至今都难以想像无法忍受,他是怎样走最后那段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