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麦格雷戈,英国艺术史学者,2002年至2015年任大英博物馆馆长。
1946年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在牛津大学研修德文与法文,后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之后在爱丁堡大学修习法律,1972年取得苏格兰律师执照。1973年在英国首屈一指的艺术史学院考陶德艺术学院研修艺术史。
1975年至1981年,在英国雷丁大学教授艺术与建筑史。1981年至1987年,主编英语世界历史悠久的美术及装饰艺术期刊《柏林顿杂志》。1987年至2002年,主持英国国家美术馆。2010年,获英国女王颁赠功绩勋章。
主要作品有《目睹拯救:艺术作品中的基督形象》《大师之作的诞生》《英国绘画》《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等。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一共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
如果是要写一本关于世界历史的书,总免不了某种意义上的宏大叙事,譬如人类的起源、人口的迁徙、国族的争斗等等,一切都被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被淘洗出来的结果就是所有政治正确的论述:阶级流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变迁;另一种可能就是或八卦或戏谑或悲壮地臧否人物,最后...
评分1. 埃及木乃伊 2. 澳杜瓦伊磨石器 3. 澳杜瓦伊手斧 4. 法国木雕 5. 美国箭头 6. 巴布亚新几内亚杵棒 7. 以色列石雕 8. 埃及泥塑 9. 玛雅石雕 10. 日本陶罐 11. 埃及符号 12. 伊拉克马赛克 13. 印度徽章 14. 英格...
评分今天,再次隆重推荐《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这本书是前年在上海看完同名展览之后特地买来并开始翻阅的,很多时候就放在床头,隔三岔五翻一翻,前不久在香港二刷同名展览之后再度通读,又一次深深被打动。它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写一本知识性的好书,光有渊博的学识和优美的文笔...
评分在写这篇书评之前,我想先坦诚地陈述三点—— 第一,我是个历史盲。读书时,历史学得最差,不仅世界史背得一塌糊涂,中国史从鸦片战争往后就彻底不想学了。鸦片战争之前的,至今仍然记不住中国朝代表,只误打误撞地背下了清朝的十任皇帝是“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这和...
评分确实是一部非常适中的历史普及读物,不论是趣味性还是专业性都恰到好处 但重点是,为什么总是会对基督教有意无意的攻击。并且这种攻击非常明显是很不负责的言论,以致让人很怀疑整部作品的严谨性。 比如讲大洪水板(p95)中,因其成文时间比《圣经》早了400年就据此认为圣经...
看这本书的时候里面的全世界的各种文物物品的年代会不断的与中国同时期的作对比与联系,也许世界本就是一体的,只不过上古缺少记录。
评分去年第一次去大英博物馆,逗留时间最长的要数埃及馆和中国馆。特别还看了中国瓷器的展厅,那多是元朝和明朝的瓷器展品。那时候的瓷器工艺令人咂舌!以后去大英博物馆,每次都可以在这书上标记,藏品真的眼花缭乱!!!大英博物馆去多少次也不为过!!!除了没有空调闷的慌(小声逼逼
评分蛮有趣的 但是里面的藏品大都不值钱的(对比其他藏品) 难怪可以巡回展……
评分#2019阅读书单#第31本,《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500k,世界史最大的意义是逃离狭隘,能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界。不是通过100件文物看世界史,而应该熟悉世界史回过头来看文物。 真实的历史是芦苇笔比刀剑更强,尼罗河其实绝大多数流经苏丹,复活节岛巨型雕像后背上记录着心酸的历史,中国风代表的青花瓷来源于伊朗。 最大的启发是对英国这个国家的认识,积极扩张向各种文化学习,一个小故事可见一斑,上个世纪20年代,为了向纸币的先驱致敬——中国最早用桑叶做的纸币,英格兰银行曾种下一片桑树,这种仪式感会传承久远,这个国家会持续强盛。
评分在博物馆感受世界,这种冲击最大的还是大英博物馆。这种世界性中国的博物馆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