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澤厚先生思想史論三部麯的第一部,乃其代錶作。作者從剖析孔子仁學開始,提齣中國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問題,認為血緣、心理、人道、人格為四大因素,孟、荀從內、外兩方麵展現以光輝為個體人格和偉大的人類特徵,而以實用理性、樂感文化為內部精神。本書並以此貫穿論說瞭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種主要思潮、派彆和人物。其中著重論證瞭中國的辯證法是“行動的”,而非“思辯的”,論說瞭秦漢時期所形成的具有機反饋機製的“天人感應”宇宙觀流傳至今,莊子、禪宗的哲學是對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學,宋明理學作為道德形而上學仍具有重要價值,以及在明清時期思想中“內聖”與“治法”已齣現分離,標誌著中國式的政教閤一將逐漸動搖,認為這是走嚮近代的重要趨嚮,等等。
历经一月,断断续续读完了。 李泽厚先生在文史领域涉猎极广,笔下行云流水,文采飞扬,尽显学人本色。 对数千年思想史脉络的整体把握,绝非易事,李先生却做到了,但他的目的又不是写作一本中国思想史,而是对每个时期的一些重要的思潮、学派、演变勾勒其形态,...
評分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论著,要不是因着对李大师的兴趣和信心,是断断不会去翻开这样的题目。大师的东西一如既往的引人入胜,即使是那些貌似无趣的话题。但是因为本人的才疏学浅,硬是迤逦的看了一个月才啃完全书。“内圣外王”,“天人合一”对我所以为中国人精神,气质的传承和...
評分在七十年代末,李泽厚完成了《批判哲学的批判》后,开始将视角转向中国,开始了美学和思想史研究,分别写出了《美的历程》和三部中国思想史论。如果用康德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的结构分析的话,《批判哲学的批判》属于认识论,三部思想史论属于伦理学,而美学三书自然是美学...
評分第一, 原典儒学是一个达到很高成熟程度的理论,从现在的角度看,是一种原始的圆满。它的超强稳定性能够给整个社会体系提供整体上最大的安全感效用; 第二, 儒学被中国民族最终接纳和秦汉的大一统相关。达成统一后的封闭社会,相对更加需要一个稳定性最强的伦理体系。如果中国...
評分不能简单地把李泽厚看成是一个学者,他应该是一个思想家。写这本书,他并没有满足于对于中国古代思想的梳理和考证,就像这本书的题目一样,本书的重点是在论,李泽厚不过借助于中国古代思想的素材,浇注起自己的块垒。对待中国的古代思想确实需要他那样的沉着、理智。李泽...
李先生說:「思想總有其生活的現實根基,孔子這種原始人道主義根基在先秦很難解釋為彆的東西,而隻能是古代宗法氏族內部民主製的遺風殘跡。」的確,思想總有其生活的現實根基,孔子的思想在李先生的時代很難解釋為彆的東西,而隻能是古代宗法氏族內部民主製的遺風殘跡。動輒嘲笑古人愚昧、迂腐,然而在後人眼中,我們不也是「古人」嗎?
评分太棒瞭!!!
评分中國思想史的一部入門讀物,因為作者深厚的哲學功底而十分有意思。作者係統而又粗略地描述瞭中國古代重要思想流派的曆史(儒學為主),脈絡清晰,條例分明,深入淺齣。對於瞭解中國思想發展的曆史十分有幫助。
评分以氏族社會論儒學,將心性降為心理結構(所謂認情為性),以曆史為本體(實即無所謂本體)。80年代時代色彩濃重,可謂提挈自成一傢,然讀來無甚觸動。
评分讀書是為瞭思想,而不是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