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义,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及科学社会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西洋和中国科学史研究。著有《库恩》(1996年)、《牛顿》(2000年)。另有论文数篇,多数已收于论文集《溪河溯源》(2008年)。
近代科学是西欧基督教文明的产物。和任何一种思想体系一样,科学观念和西洋文化有着深刻的不可须臾或分的联系。科学又是近代技术发展的基础,而技术作为物化了的观念,又以物质力量向外传播扩散,逼使所有人,不论文化背景、社会地位、性情喜恶,必须面对这一扩张。同治光绪年间,中国人所遭遇的,就是这种物化了的外来文化,愿与不愿,识与不识,必须与之周旋;而他们赖以或者对抗拒绝、或者消化吸收这种外来文化的,则是行了数千年的传统和圣贤的教导。中国士人对科学技术的反应因此成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最初接触、相互搏击的一个特别令人注目的环节。 《海客述奇》讲述的是一个伟大过程的一个片段、一个方面。透过出国考察的士人的眼睛,观察19世纪英国得以傲视同侪、称霸全球的科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观念,还原科学观念从一个文化进入另一个认知结构完全不同的文化时最初的情形。材料全部取自他们的日记,而且常直录原文,文字并不艰深,读者可以透过自己的咀嚼,尝到原味。
刘姥姥进大观园,初见自鸣钟,“当啷”异响,吓了好大一跳。不怪她,人之常情。换了满腹学识的老爷们,猛然接触大相迥异的生活环境,难免也是要闹出些笑话的。比如,晚清的那些知名外交家,当年出使欧洲的情形,与刘姥姥差不了多少。 同治七年(1868),蒲安臣使团访英。期间,...
评分刘姥姥进大观园,初见自鸣钟,“当啷”异响,吓了好大一跳。不怪她,人之常情。换了满腹学识的老爷们,猛然接触大相迥异的生活环境,难免也是要闹出些笑话的。比如,晚清的那些知名外交家,当年出使欧洲的情形,与刘姥姥差不了多少。 同治七年(1868),蒲安臣使团访英。期间,...
评分刘姥姥进大观园,初见自鸣钟,“当啷”异响,吓了好大一跳。不怪她,人之常情。换了满腹学识的老爷们,猛然接触大相迥异的生活环境,难免也是要闹出些笑话的。比如,晚清的那些知名外交家,当年出使欧洲的情形,与刘姥姥差不了多少。 同治七年(1868),蒲安臣使团访英。期间,...
评分刘姥姥进大观园,初见自鸣钟,“当啷”异响,吓了好大一跳。不怪她,人之常情。换了满腹学识的老爷们,猛然接触大相迥异的生活环境,难免也是要闹出些笑话的。比如,晚清的那些知名外交家,当年出使欧洲的情形,与刘姥姥差不了多少。 同治七年(1868),蒲安臣使团访英。期间,...
评分刘姥姥进大观园,初见自鸣钟,“当啷”异响,吓了好大一跳。不怪她,人之常情。换了满腹学识的老爷们,猛然接触大相迥异的生活环境,难免也是要闹出些笑话的。比如,晚清的那些知名外交家,当年出使欧洲的情形,与刘姥姥差不了多少。 同治七年(1868),蒲安臣使团访英。期间,...
读过之后感觉我对我以后搞科技史很没有信心,理科工科那些理论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快速的翻过去了,真的看了都头晕。但是,这本书真的是趣味性和严谨性并存啊,可能很多人都被作者前几章文学式的写作手法给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尽管我也不太喜欢他这种没有运用好的文学式写作手法,但是后边确实写的很精彩啊!尤其是探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传播的那些地方,真的让自己很受启发。就如同作者最后写的那样,中西文化的冲突在当代只不过是被技术的辉煌应用所掩盖,而问题本身则以一种更加隐而不漏的方式退到了幕后,更不易为人所察觉罢了。当代中国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所呈现的开放姿态背后到底还隐藏着多少冲突与误会,这些冲突与误会在未来会不会被某种方式所消解。
评分就还行
评分1.科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科技),跨越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辉煌应用。但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需要知识的土壤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才能被真正接受。2.“述奇”是开眼看西方的第一步。郭大史以其过人的学识、胆识和真知灼见,开启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带来了曲高和寡的悲怆。“他所看见的,是没有人所看见过的;他所了解的,是没有人所能理解的;他所热烈鼓吹的,是没有人愿意附和的。”
评分余自蜀中一书店偶见,归后自京东购得。其作者钩沉史料,自清代入英伦诸君朝贡文章及日记入手,万兽园、天文台、皇家学会、化学、邮电局、大英博物馆,自然科学在国外熊熊燃烧之时,我们已落后太多。而知识文化体系的搭建,又耗费了太久,以至于我们现在还在追赶的道路上。让我对系列中其余书籍更期待。
评分与预想的有点差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