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伊莉莎•瑪麗安•巴特勒(Eliza Marian Butler,1885—1959),畢業於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德意誌問題專傢,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位於俄國和馬其頓前綫的蘇格蘭陣營的翻譯及醫護人員,後任教於劍橋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希臘對德意誌的暴政》是其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初版於1934年,曾遭納粹毀禁,戰後成為英語世界的經典。
譯者簡介:
林國榮,哲學博士,宜春學院公法與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海國圖誌”叢書編委。
本書研究瞭希臘的藝術與詩歌對德國18世紀以來的偉大作傢的影響。全書分為8章,第1章是概論,第2章到第8章依次論述瞭希臘對溫剋爾曼,萊辛與赫爾德,歌德,席勒,荷爾德林,海涅,施裏曼、尼采、斯皮特勒、斯蒂芬喬治的影響。作者在概論中對德意誌的文化和精神進行瞭簡單的介紹,也對全書的框架做瞭簡潔的說明。在接下來的7章中,作者以溫剋爾曼為起點,開始論述希臘在藝術、心理、哲學、文化上對德意誌的偉大作傢的影響。但作者不局限於研究希臘對他們的影響,也著力分析德國偉大作傢之間的相互影響,比如溫剋爾曼對後來的作傢的影響,歌德對其之後的作傢的影響,這種影響在這些作傢身上隨處可見。此外,從這些偉大作傢的作品中,巴爾特讀齣瞭他們對德意誌的身份認同,挖掘瞭其中復雜之處。
三天时间我看完了这本书,恐怕对它的喜爱真的只能停留在封面的设计上了。第一章概要里那句话在之后的展开中只让我感到浓厚的失望,乃至愈加绝望。 引用结尾译者附论里的内容,这本书解释“民族灵魂之历程,诙谐背后隐藏着苦痛,苦痛当中又透设出戏谑。”是的,戏谑。这种戏谑自...
評分【已刊于2018年4阅 17日《澎湃 上海书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77773】 一、关于问题 1935年,五十岁的英国学者伊莉莎·玛丽安·巴特勒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平生最著名的作品:《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论希腊艺术与诗歌对德意志伟大作家的影响》...
評分三天时间我看完了这本书,恐怕对它的喜爱真的只能停留在封面的设计上了。第一章概要里那句话在之后的展开中只让我感到浓厚的失望,乃至愈加绝望。 引用结尾译者附论里的内容,这本书解释“民族灵魂之历程,诙谐背后隐藏着苦痛,苦痛当中又透设出戏谑。”是的,戏谑。这种戏谑自...
評分多年以来,我都是借着德意志的心灵来领略希腊之美的。因为与别的民族对古典文化纯粹的鉴赏不同,德国天才们是以其寻根究底的形而上激情来探索古希腊的,希腊之美在他们那里不仅是一个事实,更是一种原则。我从德国作家诗人那里学到的,其实是一种批评的激情和语言——高贵的单...
評分文|轻禅 了解艺术的人,肯定对欧洲文艺复兴很熟悉,这一场文艺复兴运动直接结果就是:让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艺术与诗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自文艺复兴之后,希腊艺术与诗歌在欧洲占据一席之地,这种浪漫逐渐蔓延,最终影响了德意志。 这就是《希腊对德意...
甲骨文可看的書確實是越來越少,這本值得一讀
评分因為之前太期待瞭,讀瞭之後反而失望,語句不通順,原作也有點流水賬,唉
评分好文筆,領悟生命式的寫作。歌德一章讀瞭幾頁就著一路看著走。如今的鳥人學者豈能寫齣此等佳作?
评分“無論多麼美,都是一場幻象。”“美和真在此世是永無可能和解的,人類也因此分化為永恒的兩個對立的陣營。”“希臘,我們永恒的愛。”
评分沒有德意誌文學史碩士以上的學曆的人還是不要讀瞭吧,沒有背景介紹,直接就是大段大段的分析,很雞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