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發現曆史

在中國發現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柯文,1934年生,美國韋爾斯利學院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中國與基督教:傳教運動與中國排外主義的發展(1860—1870)》(1963年)、《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1974年)、《在中國發現曆史》(1985年)《曆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曆和神話的義和團》等。

譯者簡介

林同奇,1923年生於北京。1941年入重慶中央大學化工係,兩年後轉入重慶北碚復旦大學曆史係,1946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49年起先後在香山、北京西郊、張傢口和洛陽的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英語係任教,長達35年之久。1984年赴美,先後在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哈佛大學東亞係和哈佛燕京學社任研究員(Associate)直至2015年7月去世。主要研究方嚮為當代中國與美國學術思想。發錶中英文論文約40餘篇,譯著數本,專著代錶作為《林同奇文集:人文尋求錄——當代中美著名學者思想辨析》。

張隆誌,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供職於颱灣中研院颱灣史研究所,並任教於颱灣師範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颱灣社會文化史、比較殖民史、史學史及公共曆史。已齣版研究專著《族群關係與鄉村颱灣》,口述曆史《坐擁書城》(閤著),史料集《恩典之美》(閤編),以及中英日韓文學術論文多篇。

肖艷明,華豐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前瑞士銀行香港分行董事總經理,哈佛大學香港同學會前會長。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美] 柯文 (Paul A. Cohen)
出品人:
頁數:358
译者:林同奇
出版時間:2017-4-1
價格:65.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20106054
叢書系列:甲骨文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柯文 
  • 甲骨文叢書 
  • 海外漢學研究 
  • 甲骨文 
  • 社科 
  • 曆史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中國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費正清與列文森為代錶,認為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缺乏內部動力突破傳統框架,隻有經過19世紀紅葉西方衝擊之後,纔能嚮近代社會演變。相反,柯文則認為對中國社會的研究應避免以西方社會發展模式為標準,反對把非西方社會的曆史視為西方曆史的延續,倡導以中國本身為齣發點,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國社會內部的變化動力和形態結構,並力主進行多科性協作研究。美國史學界第一次對中國中心觀做齣明確詳細的描述,也是對幾十年來美國研究中國近代史三種主要模式進行批判性總結的第一部著作。

每一位研究中國的曆史學者都應該閱讀此書。柯文揭開瞭塑造和扭麯美國關於19、20世紀中國曆史研究的隱藏假設。他道齣瞭大多數美國曆史學者對中國的過去所提的問題,以及他們據此寫齣的曆史,既受他們自己的文化偏見所限製,也為中國自身的曆史現實所左右……一次提升意識的體驗。——《美國曆史評論》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在读这本书之前,多次尝试读汉学家的著作,但是都没有一本是能读到其一半的。往往是书的名字和它的选题很吸引,但是我的思维有点转不过来,还有文字味如嚼蜡,实在是很难坚持。读这本书是因为一位老师的推荐,而且老师还亲自把书借给我,我当然要认认真真的读啦! 这本书我觉得...  

評分

評分

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 ----柯文教授访谈录 * 周 武 李德英 戴东阳 * 本次访谈得到林同奇教授(《在中国发现历史》中文本译者)许多具体的帮助,访谈录整理稿经柯文教授审阅和订正,在此一并致谢! 〔提要〕柯文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家,曾任威尔斯利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  

評分

評分

“不是历史学家的人有时以为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可是历史学家应该知道并非如此。当然事实俱在。但它们数量无穷,照例沉默不语,即使一旦开口又往往互相矛盾,甚至无法理解……选择什么事实,赋予这些事实以什么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和我们进行研究...  

用戶評價

评分

範式反思的經典著作

评分

大緻瞭解瞭美國漢學發展趨勢,如果以後有人能把其他國傢的漢學納入比較就好瞭。衝擊-迴應模式影響瞭美國的東方問題研究,對“近代”分期觀的質疑和反思不止發生在中國曆史領域。什麼是西方/中國?什麼是傳統/現代化?這些概念都不是靜止、單一、二元對立的。所以區域研究開始盛行,隨之越來越強調學語言,接近人類學後,又容易忽略宏觀洞見。總體來說很適閤做曆史專業必修課reading,可重點讀譯者序和第四章。

评分

薄薄一冊書有近一百頁的前言,羅列瞭大量西方漢學解構方法,係統闡述瞭作者的思路:衝擊迴應(雙變量完善),以中國資料為核心(去標簽化),橫軸以區域為主體(由外層入內),縱軸偏嚮中下階層。看完的感覺是,之前那本《曆史三調》需要二刷瞭。

评分

數年後重讀。中國中心觀早已延伸齣微觀史、「嚮下看」或區域史等眾多議題,衝擊﹣反應,傳統﹣近代,帝國主義等框架也被談論頗多。藉柯文寫作思路,或可追問,衝擊﹣反應等框架如何為中國學界乃至官方「利用」,如何演化為大眾常識。此外,如何把柯文和後現代史觀並置討論?Review範文。

评分

迴傢路上看瞭一部分,晚上看完,也沒有特彆仔細地閱讀。對於書中評價的史傢都不是很瞭解,但可以看齣來這是本很牛逼的綜述,對於美國的清史研究也不是非常瞭解,所以讀起來未免有些 隔。很可惜,之前看過一些知網論文“在中國發現曆史”很大程度被麯解為“以中國視角寫作曆史”。柯文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其提倡的開放式的研究,內外視角的結閤,對於“物自體”(對象)的多方位的觀察,找尋原有框架解釋範疇以外的史料,以此為基點進行研究,而不是以大量史料填充原有框架,進行重復性的研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