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寓言

蜜蜂的寓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B.曼德维尔,荷兰人。在荷兰,曼德维尔与近代人文主义者家伊拉斯谟、国际法之父格劳修斯、大哲学家斯宾诺莎齐名。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去了英国,并最终决定定居英国,以熟练的英语进行写作。其著作甚丰,其中尤以《蜜蜂的寓言》闻名。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荷兰] B. 曼德维尔
出品人:
页数:350+363
译者:肖聿
出版时间:2016-12
价格:6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2616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社会学 
  • 哲学 
  • 思想史 
  • 经济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经济人类学 
  • 商务印书馆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蜜蜂的寓言》全名为《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本书是英国近代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作品。

作者曼德维尔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曼德维尔在其寓言诗里写到,最初因为蜜蜂们都贪婪自私地追求繁华虚荣,所以无不奢侈挥霍,炫耀自豪。整个社会兴盛繁荣,人人就业。后来,这群蜜蜂忽然改变了原有的习惯,放弃奢侈生活,崇尚节俭朴素,但结果却是宫室荒芜,货弃于地,商业萧条,民生凋敝。国家因要厉行节约,所以削减军务,以致敌人前来侵略时,无力抵御。最后这群蜜蜂只好遁逸他方。这个寓言的基本思想是要表明:“各种卑劣的成分聚合起来,便会构成一个健康的混合体,即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这个寓言……乃是要表明:既享受一个勤勉、富裕和强大的民族所拥有的一切最优雅舒适的生活,同时又具备一个黄金时代所能希望的一切美德与清白,此二者不可兼得。”使人能够组成社会的,并不是人的合作和善良的天性;相反,是人的一些卑劣可憎的品行,才使人适合于幸福繁荣的社会。

这就是说,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和私欲支配的个人恶行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开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

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其理论主旨是弘扬私欲,相信市场对私人恶行具有神奇的转化和净化力量,认定出于道德情怀的行为不仅不可行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利益。《蜜蜂的寓言》中比那个时代的任何其他人都更明确地阐述了古典经济学家用于建构其体系的若干基本假设和信念。哈耶克、布坎南等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对他的经济学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8世纪道德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建造一座桥梁,一端搭在自利的经济人上,另一端搭在“社会福利”或“公共利益”上;并表明,在强制性的行为限制中,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推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自本书问世起,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一直遭到理论上的质疑和事实上的挑战。具体到商业领域,关于企业是一个纯粹为自身赚取利润的组织,还是一个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组织,也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本书成为了一部为整个社会哲学理论关注的经典作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一 在M Nussbaum的《善的脆弱性》中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好生活”;但是这个好生活,不是B Williams在《哲学与伦理学的局限》中所提到的Socrates的问题:how should one live? 从这里,如我以前所说,分出了两个进路,一个是幸福,幸福从哪里来?这就是P Ehrlich在On Human Na...  

评分

青春期的时候,也有过这种想法,也写过那么800字的议论文,不过没有曼德维尔驳斥的这么强~~~ 17实际末的时候荷兰正在嚣张,能写出这种书,与荷兰本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应该是分不开的,另外,据我所知,荷兰与西班牙相比,在大航海时代受益的之后的区别是——荷兰很节俭,荷兰的商...

评分

人世间,什么是美德? 美德一定是维系社会发展的规则吗? 不一定. 这本书是经济学的祖父. 也是经济学假设的基础. 我们希望活在美好当中. 但是真实往往很残酷. 人的自利性,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 却被我们称为恶德. 不论我们是否喜欢,是否褒贬. 真实还是真实. 是我...  

评分

曼德维尔对人性的剖析(在对人的种种感情的解析上我认为本书甚至要超过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对人类文明的自发、渐近产生和发展的诠释相当精辟!也难怪哈耶克会如此推崇曼德维尔! 在读亚当斯密和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之前如果能读读对他们影响很大的这一本书,会容易理...  

评分

网上到处都缺货,无奈之下只好看电子版了! 私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并非是非此即彼而可以是和谐的(至少从总体上和长远地来说),私人追求个人私益可由“看不见的手”导向服务于其他人的利益,只要是不“损人”的“利已”最终也会“利人”的。两百多年前曼德维尔和亚当...  

用户评价

评分

略读第一卷。最近对经济的兴趣不太大,第二卷先暂停。可见不少现代思想的雏形。雄辩的长诗,配合对长诗的评论,这两个部分非常值得一读。社会本质之探究中将道德与社会风尚相提并论,以此论证人性本善的荒谬。

评分

曼德维尔是殖民时代商业社会小有产者道德心理的高明观察者。他的书散发出浓浓的酒肆、店铺、妓院、军营、集市、码头和造船厂气味。与其说高的东西被说成低的,不如说低的想要攀附上高的。曼德维尔不描写恶棍,不赞美圣人,只叙说“普通人”这个易于引起好感且在精神上被软化了的对象,因为他根本不需要“人应该如何”这个假设。国家政体是一只盛着潘趣酒的碗(各种欲望的容器),高尚的美德只是其中的白兰地,可以使酒味更爽口。美德如此,恶德亦然,这就产生了古与今的奇异混淆与颠倒。作者有处处卖弄自己古典学问的毛病,使得本书看起来又臭又长。第二卷的六篇对话可与《理想国》第八卷对观。

评分

本可以寓言长诗封神,奈何对慈善学校的否定、对批评者的反驳和下部的对话画蛇添了足。 无论人性善恶论、功利主义还是自恋与伪善,曼德维尔的观点可能并不完美却很有启发性。对善恶的扫描,该从道德的出发点还是最终的社会效益,由此展开道德情操的讨论和古典经济的研究,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

评分

应时应景。但有说这个版本翻译不好,下次有机会会再看看其他版本。

评分

另一个角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